[实用新型]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装置的泄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81214.0 | 申请日: | 2013-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3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胡千庭;文光才;陈金华;杨慧明;苗法田;张淑同;刘延保;王波;隆清明;戴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春艳 |
| 地址: | 40003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斯 突出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泄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装置的泄爆装置。
背景技术
煤与瓦斯突山是煤矿井下采掘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伴有声响和猛烈力能效应的煤与瓦斯的灾害性动力现象,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从采掘空间附近的煤岩体中喷出大量的煤、瓦斯或岩石,在煤体中形成某种特殊形状的孔洞。
我国95%的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复杂,随着每年约10~20m的开采深度向深部延伸,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日趋严重。从2000年7月到2012年12月,我国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死亡事故411起,死亡2506人,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发生世界上首例有记载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开始,全世界已有20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关于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仍处于假说阶段,研究难度较大。目前,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方法主要有突出特征统计分析、现场试验及实验室模拟试验。由于突出是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其发生的突然性和危险性使得直接观察突出的发生与发展极为困难,因此实验室模 拟试验是目前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构建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材料模拟装置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可深入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力学作用机理,为减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提供了重要手段。目前在许多爆破实验装置上都没有一种能在瞬间很好地实现突然泄爆的装置。因此,无法提取爆破物在泄爆瞬间的技术数据,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装置泄爆机构,能较好在瞬间很好的实现突然泄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装置的泄爆装置,包括设置在突出箱体(1)侧壁上的突出孔(1a),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孔(1a)内装有套筒(2),所述套筒(2)的两个筒口上分别设有第一泄爆膜(3)和第二泄爆膜(5),所述套筒(2)的筒壁上设有充气孔(6),所述突出箱体(1)的该侧壁上设有与该充气孔(6)相通的气孔通道(1b)。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2)内的中部还设有第三泄爆膜(4),所述第一泄爆膜(3)和第三泄爆膜(4)之间的套筒(2)的筒壁以及第二泄爆膜(5)和第三泄爆膜(4)之间的套筒(2)的筒壁上均设有充气腔的压力略小于突出箱体内的压力,这样使得第一泄爆膜在充压的过程中不容易爆破。同时,在二级压力腔内充入瓦斯气体,使得二级压力腔内的压力略小于一级压力腔内的压力,使得第三泄爆膜在充压过程中不易爆破,当突出箱体内的压力达到突出压力时,将一级压 力腔中的部分气体抽走,使得第一泄爆膜爆破,同时瞬间第三和第二泄爆膜爆破。实现突然泄爆,提取爆破物在泄爆瞬间的技术数据。孔(6),所述突出箱体(1)的该侧壁上设有与充气孔(6)相通的气孔通道(1b)。所述第一泄爆膜和第三泄爆膜之间形成一级压力腔,所述第三泄爆膜和第二泄爆膜之间形成二级压力腔,在向突出箱体内充入瓦斯的同时,向一级压力腔内充入瓦斯气体,使得一级压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2)的左部扩口,所述第三泄爆膜(4)设置在扩口部的起始端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泄爆膜(3)和第三泄爆膜(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泄爆膜(4)与第二泄爆膜(5)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泄爆膜(3)的直径大于套筒(2)的内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能较好的在瞬间实现突然泄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1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