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水型钢管防盗出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1016.4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 |
主分类号: | F16K35/00 | 分类号: | F16K35/00;F16K37/00;F16K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41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水 型钢 防盗 出水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水型钢管防盗出水口。
背景技术
农业灌溉的出水口一般采用铁管或者塑料管,塑料管抗水压强度小,已经逐渐被铁管取代,铁管抗水压强度大,但是,容易腐蚀生锈,使用寿命短。
出水口一般建造水泥平台,出水口通过螺栓固定在水泥平台上,水泥平台与出水口底部加一层垫圈稳固密封,但是,垫圈久用会松动,引起出水口漏水,浪费水资源。
农业灌溉用出水口材质一般为铁铜金属,且便于拆卸,一般固定安装在人流稀少的地方,容易被拆卸盗取,螺栓结构固定的底座拧掉螺栓便可以整体将出水口拆卸,出水口顶部的部件也很容易被拆卸下来,被盗后重新安装增加了经济损失。
出水口丝杠一般连接一层密封圈,密封圈久用会损毁,密封效果变差,渗漏水而浪费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农业灌溉用出水口容易渗漏,容易被盗的问题,提出一种节水型钢管防盗出水口。
一种节水型钢管防盗出水口,手柄1与转动丝杠2焊接,转动丝杠2与栓体1的连接处设有栓体丝帽3,栓体丝帽3上设有锁4,栓体1下部设有底座5,底座5下面设有压力传感器6和垫圈7。
所述压力传感器能感知压力变化,底座上的螺丝被拧下后,压力减小,压力传感器感知,将信号传入使用者手机或者电脑灯设备,提醒使用者注意。
所述转动丝杠2的末端连接有三层密封胶圈8。
所述三层密封胶圈8的上层9和下层10为软质耐磨材料,中层11为硬质材料。
所述软质耐磨材料为橡胶,所述硬质材料为聚酰亚胺。
所述垫圈7的正反面均涂有防水粘胶。
所述栓体1上设有变向管12,栓体1与变向管1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口具有锁具,防止出水口顶部的部件被盗,底座下面设置压力传感器,整个出水口如果正在被偷盗,可以及时提醒出水口拥有者,及时追拿盗贼,挽回经济损失,设置的3层密封胶圈可以有效防止漏水,节约水资源,本实用新型出水口增加的变向管能360度改变出水方向,使灌溉更全面更到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胶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1-手柄、2-转动丝杠、3-栓体丝帽、4-锁、5-底座、6-压力传感器、7-垫圈、8-密封胶圈、9-上层、10-下层、11-中层、12-变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节水型钢管防盗出水口,如图1所示,手柄1与转动丝杠2焊接,转动丝杠2与栓体1的连接处设有栓体丝帽3,栓体丝帽3上设有锁4,栓体1下部设有底座5,底座5下面设有压力传感器6和垫圈7。
压力传感器能感知压力变化,底座上的螺丝被拧下后,压力减小,压力传感器感知,将信号传入使用者手机或者电脑灯设备,提醒使用者注意。
转动丝杠2的末端连接有三层密封胶圈8。
三层密封胶圈8的上层9和下层10为橡胶,中层11为聚酰亚胺,软质的橡胶材料能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硬质的聚酰亚胺材料抗水压,防止水压过大使橡胶层失去弹性而降低使用寿命。
垫圈7的正反面均涂有防水粘胶,防水粘胶可以将底座5与水泥平台牢牢固定住。
本实施例的出水口具有锁具,防止出水口顶部的部件被盗,底座下面设置压力传感器,整个出水口如果正在被偷盗,可以及时提醒出水口拥有者,及时追拿盗贼,挽回经济损失,设置的3层密封胶圈可以有效防止漏水,节约水资源。
实施例2
一种节水型钢管防盗出水口,如图2所示,手柄1与转动丝杠2焊接,转动丝杠2与栓体1的连接处设有栓体丝帽3,栓体丝帽3上设有锁4,栓体1下部设有底座5,底座5下面设有压力传感器6和垫圈7。
压力传感器能感知压力变化,底座上的螺丝被拧下后,压力减小,压力传感器感知,将信号传入使用者手机或者电脑灯设备,提醒使用者注意。
转动丝杠2的末端连接有三层密封胶圈8。
三层密封胶圈8的上层9和下层10为橡胶,中层11为聚酰亚胺,软质的橡胶材料能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硬质的聚酰亚胺材料抗水压,防止水压过大使橡胶层失去弹性而降低使用寿命。
垫圈7的正反面均涂有防水粘胶,防水粘胶可以将底座5与水泥平台牢牢固定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未经李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10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