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绳机供线机构的线滚托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0159.3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9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封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沁锋安全防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9/32 | 分类号: | B65H49/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李海华 |
地址: | 4015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绳机供线 机构 托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绳机,尤其涉及一种制绳机供线机构的线滚托架结构。
背景技术
制绳机是一种专用的尼龙绳制造设备,主要是将纱线绕制成线股或者将小的线股进行绕制形成更大的线股;其主要包括供线机构、捻绳机构以及收绳机构;通过捻绳机构将供线机构上的多股纱线(或线股)进行绕制形成线股(或更粗的线股);因此需要供线机构能够输出多股纱线(或线股)。
目前的制绳机的供线机构主要由线滚架和安装在线滚架上的供线滚构成,在供线滚上盘绕有纱线(或线股),该线滚架包括底板和底板上的数根供线滚定位杆,每根定位杆上均套设有一供线滚,供线滚与定位杆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供线滚能够转动,以进行送线。传统的供线滚都是盘绕和输出一股纱线(或线股),因此目前的供线机构都保护多个供线滚和多个定位杆。但为了缩小制绳机整体的占地面积,从而提高厂房的使用效率,因此供线机构的底板面积也较小,这就限制了供线滚的大小,其直径一般为10—20cm;这样就造成每个供线滚上盘绕的纱线(线股)的长度较短,需要频繁对供线滚进行更换,并因供线滚个数多而造成更换时间长,进而造成制绳效率不高;并且造成绕制的绳股接头较多,影响绳股的强度。同时,为了不影响各个供线滚相互干扰,底板上的定位杆还需要错位设置,这也给供线机构的加工带来了麻烦。
因此,有人设计了一种供线滚,将供线滚的直径增大,并同时在该供线滚上盘绕多股纱线(或线股),但是这样设计后,整个供线滚的重量必然增大,从而使供线滚与线滚架之间的转动摩擦增大,造成供线滚不易转动,从而造成供线滚不能顺利的送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制绳机供线机构的线滚托架结构,能有效解决因供线滚重量增大而导致的不易转动的问题,从而使供线滚能够顺利的送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制绳机供线机构的线滚托架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竖直设于底板上的定位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环形托板,所述托板套设于定位杆上,在托板与定位杆之间设有一轴承,所述托板通过该轴承与定位杆固定在一起;该托板位于靠近定位杆的下端处,且托板与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的上端呈圆台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更快地将供线滚套在定位杆上,并且使供线滚在套入到定位杆上时实现自动校正。
进一步地,在托板上至少设有一凸起。使用时候,在供线滚一端对应凸起设置凹槽,从而通过凹槽与凸起的配合实现供线滚的进一步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托板将供线滚托起,从而能够避免供线滚与底部直接接触而造成摩擦力过大导致供线滚无法顺利转动,托板通过轴承与定位杆固定,从而使供线滚能够更好地转动,以顺利地送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定位杆,3—托板,4—轴承,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制绳机供线机构的线滚托架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和竖直设于底板1上的定位杆2。所述定位杆2的上端呈圆台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更快地将供线滚套在定位杆2上,并且使供线滚在套入到定位杆2上时实现自动校正。
还包括一环形托板3,所述托板3套设于定位杆2上,在托板3与定位杆2之间设有一轴承4,所述托板3通过该轴承4与定位杆2固定在一起;该托板3位于靠近定位杆2的下端处,且托板3与底板1之间具有间隙。通过托板3将供线滚托起,从而能够避免供线滚与底部直接接触而造成摩擦力过大导致供线滚无法顺利转动,托板3通过轴承4与定位杆2固定,从而使供线滚能够更好地转动,以顺利地送线。
具体实施时,在托板3上至少设有一凸起5,该凸起5的高度为1—2mm。使用时候,在供线滚一端对应凸起5设置凹槽,从而通过凹槽与凸起5的配合实现供线滚的进一步定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沁锋安全防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沁锋安全防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0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