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钢横隔板连接的装配式板桥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79556.9 | 申请日: | 2013-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0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秋;陈宝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2/00 | 分类号: | E01D2/00;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横隔 连接 装配式 板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板桥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钢横隔板连接的装配式板桥。
背景技术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桥梁形式,其结构简单、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一直是桥梁设计人员在中、小桥设计中首选桥型。由于装配式的板桥自身结构构造设计的原因,连接预制板间的铰缝经常出现病害,铰缝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单板受力现象。单板受力危害很大,不但可以引起主梁病害,还可引起桥梁附属设施的病害,比如造成铺装层反射裂缝,形成桥面错台等,最终影响到桥梁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甚至危及行车的安全。因此,国家每年都不得不投入巨资对大量装配式板梁桥进行维修加固。
在现有技术中,早期根据“铰接板法”假定装配式板桥铰缝只传递剪力,铰缝尺寸可做得比较小,其开口形状有圆形、菱形、漏斗形等形式。铰接板法是将铰缝看作铰来传递荷载,假定铰缝只传递竖向剪力,且铰缝内产生正弦分布铰接力。铰缝内假定产生正弦分布力对计算装配式简支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时其安全性是足够的,但是在计算车轮荷载作用下铰缝竖向剪力时会大大低估铰缝局部的剪应力。经过十余年的运营,小铰缝桥梁病害十分明显,单板受力特别严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装配式板桥设计采用了单一的深铰缝构造,注重通过铰缝钢筋的配置来改善铰缝的受力。交通部2008年出版的装配式板桥通用图中采用的是漏斗型深铰缝形式,这种铰缝企口尺寸较大,缝内混凝土可以相对得到更充分的振捣,同时在缝内增加了抗剪钢筋。铰缝钢筋包括预制板铰缝底部预留钢筋(10),预制板顶部预留钢筋(11),铰缝抗剪钢筋(12),铰缝纵筋(13),预制板顶部预留钢筋(11)与桥面铺装层钢筋绑扎,钢筋构造图如图1~图4所示。大铰缝使铰缝抗剪能力得到了满足,但却增大了铰缝的横向抗弯刚度,铰缝处的横向弯矩作用变得不能被忽略。较大的横向弯矩使得铰缝与预制板混凝土接触面之间首先开裂。虽然铰缝构造钢筋得到了加强,但是未从根本上解决铰缝易坏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实用新型专利《预应力空心板梁铰缝连接件》为了克服铰缝内两侧梁体预埋连接钢筋抗拉和抗剪能力偏弱,且钢筋在绑扎或焊接上施工困难的问题,采用在空心板侧壁上预埋若干带孔的长钢板的做法。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铰缝的抗剪强度及结合面粘结强度,但同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将问题转移了。在实际存在的较大横向弯矩作用下,即使铰缝横向抗弯能力得到加强能够满足要求,但预制板的横向抗弯能力就会变得比较突出,将成为主要矛盾,且这种构造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钢横隔板连接的装配式板桥,该结构不仅受力合理,强度高,有效避免装配式板桥病害的产生,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工厂批量生产和现场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钢横隔板连接的装配式板桥,上部结构包括预制板(1)、预制板间的铰缝(2)和整体化铺装层(3),各预制板(1)内横向设置有钢横隔板(5),所述钢横隔板(5)侧部由预制板(1)侧部伸入铰缝(2),以连接相邻的预制板。
进一步的,所述钢横隔板(5)上沿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孔(6),所述钢横隔板(5)边缘处沿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凹槽(7)。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6)或贯穿凹槽(7)内贯穿有混凝土或钢筋或预应力钢束。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6)或贯穿凹槽(7)两两之间的净距离不小于20mm。
进一步的,所述钢横隔板(5)伸入铰缝(2)的部分开设有连接通孔(8),所述连接通孔内(8)贯穿有纵向钢筋(9)。
进一步的,所述钢横隔板(5)伸入铰缝(2)的部分开设的连接通孔(8)数多于1个时,所述连接通孔(8)沿铰缝(2)高度方向竖向布置。
进一步的,在横桥向组成的一道用于连接预制板(1)的钢横隔板(5)中,两相邻预制板(1)上的钢横隔板(5)在铰缝(2)内交错布置。
进一步的,两相邻预制板(1)上交错相邻的钢横隔板(5)之间的净距离为10mm~50mm。
进一步的,钢横隔板(5)混凝土净保护层不小于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95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型人工肾连接管
- 下一篇:在线检测全断面硬地质掘进机滚刀受力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