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800kV特高压直流大跨越用导线防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9343.6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2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施芳;周立宪;李勇伟;周康;沈泓;王志强;任胜军;马志坚;孟华伟;吴启维;杨宇;周彦军;王睿;范龙文;戴雨剑;李龙;赵伟;程克娜;薛春林;范峥;王子瑾;魏其巍;陈媛;黄欲成;陈建忠;谭浩文;王东;刘璐;梁明;曹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H02G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800 kv 高压 直流 跨越 导线 防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高压直流大跨越线路工程导线防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在输电线路的普通档距防振措施研究领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特高压直流线路大跨越档距大、杆塔高、导线拉力大、所处地理位置一般均为江河湖海,水面宽阔,风频范围广,导线极易受到振动,要求采取的消振措施具有良好的消振性能和较宽的频响特性,单一的(防振锤或阻尼线)消振方式的频响特性就受到一定的限制,防振保护性能就会差一点,从而造成导线疲劳断股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特高压直流线路大跨越900/240导线的防振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一种±800kV特高压直流大跨越用导线防震结构,其包含高压导线,高压导线下方设置阻尼线,阻尼线设置若干线夹,导线上设置防震锤,从左侧开始相邻线夹之间的阻尼线形成向下的弧形结构,防震锤设置于阻尼线形成的向下弧形结构中心对应位置。阻尼线形成的弧形结构的弧度从左到右依次减小。相邻线夹之间的间距从左到右依次减小。该防震锤从左侧开始设置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防振系统有很好的消耗能量的特性,在需要保护的微风振动整个频域内,能将各夹固点的动弯应变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2.该防振系统从档中侧到档端侧顺序消耗高频、中频、低频的振动能量,各防振元件均发挥其消振作用,各夹固点的动弯应变水平比较接近;3.防振锤的振幅在许用范围内,避免了防振锤因振幅过大而使其自身疲劳,导致整个防振方案消振性能的迅速恶化,并造成导线疲劳断股甚至断线;4.悬垂线夹处利用护线条进行特别保护;5.该防振系统施工运行维护方便。因此该在微风振动的全频域均具有良好的耗能减振作用,可有效降低导线的振动水平,对抑制导线微风振动效果明显,满足特高压直流线路大跨越防振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800kV特高压直流大跨越用导线防震结构,其包含高压导线1,高压导线1下方设置阻尼线3,上方为护线条6,阻尼线上3设置若干连接线夹4,导线1上设置防震锤5,其重点在于,从左侧开始相邻线夹4之间的阻尼线3形成向下的弧形结构,防震锤5设置于阻尼线形成的向下弧形结构中心对应位置。阻尼线的弧度从左到右依次减小,甚至到没有弧度。相连线夹的间距也依次减小。该防震锤从左侧开始可以设置两个。多个线夹将阻尼线做成“花边”形状,安装在大跨越导线下侧,阻尼线的弧度及相邻线夹的间距从左(悬垂线夹护线条出口侧)到右依次减小,即花边又长到短。长花边的响应频率低,吸收低频振动能量,短花边的响应频率高,吸收高频振动能量,同时在长花边中央位置安装防振锤来加强消耗低频能量。其中,花边的长度,弧度可以依据需求设置。可以对短花边进行剥层处理,使短花边的振动力减小,可改善各夹固点(线夹出口和防振锤)动弯应变影响,使之控制在允许值范围内,有效保护导线的安全运行。
导线阻尼线采用钢芯铝绞线JL/G3A-1000/45-72/7,阻尼线线夹采用铝合金材料,表面曲率半径的设计满足防电晕的要求。导线防振锤为节能型防振锤,夹头采用铝合金材料,采用音叉式锤头,锤头对称布置。阻尼线线夹和防振锤用的护线条材料采用LF-10,端部为光滑的鸭嘴型。本案中所采用的各个设备,均是本领域通用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93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