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通阀阀芯和阀杯的密封锥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6222.6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谢辉;吴雄光;龙晟;姜超;莫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星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36 | 分类号: | F16K1/36;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通 阀阀芯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通阀,尤其涉及一种二通阀阀芯和阀杯的密封锥角。
背景技术
二通阀是由阀芯、阀杯、盖板、弹簧和密封件等插装在阀体内,盖板上叠加小流量先导阀,组成各种功能的复合阀。因为每个阀基本组件上有且只有两个油口,故被称为二通阀。二通阀具有以下特点:流通能力大,压力损失小,特别适用于大流量液压系统。在结构上,主阀芯行程短,动作灵敏,响应快,冲击小,抗油污能力强,对油液过滤精度无严格要求,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故障少,寿命长,易实现通用化,标准化设计,生产。二通阀技术与比例控制技术,被认为是现代化液压技术最重要的进展和转折点。基于这些优点,二通阀被大力推广应用。
在液压技术中,要求当阀芯和阀杯关闭后,液压油通过阀芯、阀杯的阀口不得渗漏。实际操作中不管怎样设计制造,总有一定的渗漏,但要求是渗漏越小越好。在阀芯阀杯设计的特定范围内,优化锥角是解决渗漏的关键措施之一。现有技术中,阀芯和阀杯锥角的主流设计是密封锥角为90°。阀芯阀杯工作原理是阀芯上部在阀杯内孔壁滑动,下部锥孔密封,完全依靠导向。因此在阀杯设计中要求导向部分与阀口同轴度要求很高,如果阀芯阀杯导向部分及锥角部分制造精度差或制造出的零件同轴度差,由于导向部分与阀口间有长形悬臂,阀口接触时,阀芯会产生偏移而导致液压油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通阀阀芯和阀杯的密封锥角,能够显著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油在阀芯和阀杯密封口处泄露的问题,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通阀阀芯和阀杯的密封锥角,包括阀杯和安装在阀杯内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和阀杯之间的密封锥角是20°-30°。
优选的,所述阀芯和阀杯之间的密封锥角是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阀芯和阀杯之间的密封锥角的优化设计,能够使阀芯和阀杯活动定位功能良好,不容易卡死,使阀杯和阀芯导向面的制造精度要求降低,并且使用性能较佳。这种二通阀能够显著改善液压油在阀芯和阀杯密封口处泄露的问题,设计简单,经济环保。
附图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中二通阀阀芯和阀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阀杯;2、阀芯;3、阀盖;4、阀体;5、阀口;6、密封锥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液压技术二通阀的阀芯和阀杯中,阀芯2安装在阀杯1内,阀芯2与阀杯1之间间隙配合。阀杯1安装在阀体4内,通过阀盖3固定保持静止。PA为A口液压油施加的压力,PK为B口液压油施加的压力,当PA>PK时,阀芯2上移,阀口5开启,液压油从A口流向B口。当PA<PK时,阀芯2下移,阀口5关闭。
为了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阀芯2和阀杯1的导向部分间隙必须保证在0.01-0.02mm之间,锥角部分与导向部分同轴度误差≤0.005mm,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会加大阀芯2和阀杯1的加工难度,经济性较差。减小密封锥角6的角度,能使锥角部分自动定芯,效果增加。但如果密封锥角6过小,阀芯2和阀杯1之间的密封锥角6容易卡死,不利于阀芯2的开启。如图2所示,阀芯2和阀杯1之间的密封锥角6是20°-30°时,阀芯2与阀杯1的配合锥角既有良好的活动定位功能又不易卡死,使阀芯2阀杯1导向面的制造精度要求在降低的同时又不影响其使用性能。尤其是阀芯2和阀杯1之间的密封锥角6是24°时,密封口锥面长度是2-3mm,阀芯2和阀杯1之间的间隙≤2mm,密封效果最佳。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星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星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6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