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机传动皮带打滑断脱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6190.X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6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强;崔效相;王建君;谭涛;陈小忍;田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强 |
主分类号: | F16H57/01 | 分类号: | F16H57/01;F16H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传动 皮带 打滑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器,具体涉及一种抽油机传动皮带打滑断脱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作业大量使用的是游梁式抽油机,动力传输依靠的是皮带。由于是露天生产,难免造成的皮带打滑或毁损,设备停运。而且由于油井分散,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造成抽油机电机空转停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抽油机传动皮带打滑断脱报警器。
其技术方案是:抽油机传动皮带打滑断脱报警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放大滤波电路、第二放大滤波电路、单片机电路、驱动电路、继电器、警报器、手机模块和电源电路,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在抽油机电机的风扇罩上,其感应面对准电机的散热风扇叶片,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在抽油机齿轮箱上,其感应面对准齿轮箱的皮带轮;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第一放大滤波电路与单片机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第二放大滤波电路与单片机电路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单片机电路的一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与警报器和继电器相连接,单片机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手机模块,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放大滤波电路、第二放大滤波电路、单片机电路及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连接在抽油机停机按钮的电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红外反射式接近开关。所述警报器为警笛喇叭或闪光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动作可靠,实用性强。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皮带打滑或毁损现象的发生并及时报警给值班人员手机,有效减少抽油机电机空转停产造成的生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抽油机传动皮带打滑断脱报警器,包括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第一放大滤波电路3、第二放大滤波电路4、单片机电路5、驱动电路6、继电器7、警报器8、手机模块9和电源电路10,所述第一传感器1安装在抽油机电机的风扇罩上,其感应面对准电机的散热风扇叶片,在电机转动时能根据散热风扇叶的转动来测量电机的转速,所述第二传感器2安装在抽油机齿轮箱上,其感应面对准齿轮箱的皮带轮,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齿轮箱皮带轮转动时能测量齿轮箱皮带轮的转速;所述第一传感器1通过第一放大滤波电路3与单片机电路5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2通过第二放大滤波电路4与单片机电路5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单片机电路5的一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6与警报器8和继电器7相连接,单片机电路5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手机模块9,所述电源电路10分别与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第一放大滤波电路3、第二放大滤波电路4、单片机电路5及驱动电路6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1和第二传感器2均为红外反射式接近开关。所述警报器8为警笛喇叭或闪光灯。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连接在抽油机停机按钮的电路上。
第一传感器1感应的电机转速、第二传感器2感应的齿轮箱皮带轮转速分别通过第一放大滤波电路及第二放大滤波电路4传递给单片机电路5的输入端,通过单片机电路5根据电机与齿轮箱的转速比及程序运算后,如为一致的正常值,则单片机电路5的输出端无输出。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抽油机传动皮带打滑、断脱时,齿轮箱皮带轮转速就会下降或停转,此时单片机电路5的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驱动警报器8发出声光报警,继电器吸合,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切断抽油机电机的供电电路,同时触发手机模块9向值班人员手机发送报警短信。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动作可靠,实用性强。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皮带打滑或毁损现象的发生并及时报警给值班人员手机,有效减少抽油机电机空转停产造成的生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强,未经魏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6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