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的透气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5342.4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7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晋瑛;赖达峰;颜阳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413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透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分接箱或箱式变压器的透气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的透气窗。
背景技术
原电缆分接箱或箱式变压器基础的透气口采用的是在直板型的铝合金板上面冲压小孔,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但这种冲压小孔型的透气窗,不能防止外面雨水的冲刷而导致的电缆分接箱或箱式变压器基础内进水,造成除了由地面自然流向基础内部的积水外,还增加了雨水直接灌进基础内的积水。使得基础内部积水增多,对箱体内的设备运行不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的透气窗,其结构简单,具有防水、透气和排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水的透气窗,包括安装部和窗主体,所述安装部围绕于窗主体的四周,所述透气窗主体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的透气窗部,透气窗部包括挡水斜面和透气平面,挡水斜面的一端与透气平面的一端相接,透气平面的另一端与下一个的透气窗部的挡水斜面的另一端相接,挡水斜面与透气平面的侧面呈“L”型,所述透气平面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其中,所述挡水斜面与透气平面的夹角为50-70°。
其中,所述透气孔为圆形孔,所述透气孔并列均匀排列。
其中,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5-10mm。
其中,所述透气平面的宽度与所述透气孔的直径比例为2-4:1。
其中,所述安装部的宽度与透气平面的宽度比为2-3:1。
其中,所述安装部设有凸起的安装面,安装面的端口设有卡块。
其中,所述卡块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角度为15-30°。
其中,围绕所述窗主体的边缘四周设有密封胶圈。
其中,所述透气窗为冲压型的铝合金板一体成型的透气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窗主体设置透气窗部,用于电缆分接箱或箱式变压器内或电缆井内的透气,设置的挡水斜面能够防止雨水直接通过透气孔进入到电缆分接箱或箱式变压器内或电缆井内,减少其进水可能性。透气窗这种透气窗除了可以满足相应的透气功能外,还有以下效果:1)防止雨水灌进基础井内,直接的减少积水的产生;2)在电缆分接箱或箱式变压器内或电缆井内部因过热而产生的水蒸气,在遇到这种挡水斜面的内面后,会形成凝露,然后由透气孔流出,排到电缆分接箱或箱式变压器外部或电缆井,能有效增加电缆分接箱或箱式变压器外部或电缆井内水汽的排出。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的透气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的透气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的透气窗的透气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安装部 11——卡块 2——窗主体
3——透气窗部 31——挡水斜面 32——透气平面 33——透气孔
4——密封胶圈 A——挡水斜面与透气平面的夹角 B——透气平面的宽度
C——安装部的宽度 D——透气孔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水的透气窗,包括安装部1和窗主体2,所述安装部1围绕于窗主体2的四周,安装部1用于卡接在箱体壁面或者井体的壁面,箱体壁面或者井体的壁面会预开设对应大小的安装口用于透气窗的安装。窗主体2用于透气和防水。所述透气窗体包括若干主个依次相接的透气窗部3,透气窗部3以排列方式平行设置,每个透气窗部3包括挡水斜面31和透气平面32,挡水斜面31的一端与透气平面32的一端相接,透气平面32的另一端与下一个的透气窗部3的挡水斜面31的一端相接,每个透气窗部3的挡水斜面31与透气平面32的侧面呈“L”型,从整体上看,窗主体2的侧面呈若干个“Z”型首尾排列连接,所述每一排透气平面32设有若干个透气孔33,增强其透气的功能。
所述挡水斜面31与透气平面32的夹角如图2所示标注为A,大小为50-70°。选取该角度范围一方面利于雨水的流下,另外也可以阻挡雨水从外部直接进入箱体内或者井体内,降低内部积水的可能性,优选的角度为60°,其防水功能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电力设计院,未经东莞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5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