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内螺纹的断钉取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5074.6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6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王光勇;聂宇;钟兵;余爱华;杜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华 |
主分类号: | A61B17/92 | 分类号: | A61B17/92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434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螺纹 取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取出骨外科内固定手术中折断在骨质内的断钉取出器。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骨折最常用的方法,需在骨折愈合后取出接骨板及接骨螺钉,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的取钉方法是采用开孔器和断钉器两个工具配合使用,先用开孔器在断钉部位的周围开出一个骨槽,暴露出断钉全程,再用取钉器取出断钉。现有的取钉方法比较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而且在取出接骨板及接骨螺钉的过程中,由于断钉与骨组织结合比较紧密,接骨螺钉断裂或接骨螺钉的内六角或是梅花尾帽滑丝,造成接骨螺钉取出困难,或是不能取出,骨科医生常常束手无策,即便是勉强取出,但手术时间过长,对骨质损伤大,往往术中骨折或是术后不久骨折,需再次固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所以取出断钉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内螺纹的断钉取出器,该断钉取出器在断钉取出过程中,不需要暴露断钉全程,对骨质破坏小,攻丝反螺纹对断钉攻丝后,咬合紧密,取出时间短,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恢复快,效果明显,经济、简单、实用、节约医疗资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种带有内螺纹的断钉取出器包括手柄和固定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固定套筒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固定套筒的内壁设有与断尾螺钉上螺纹纹路相反,并可在断钉尾部攻丝与断钉尾部咬合连接的反螺纹,在固定套筒的筒口设有与内壁反螺纹旋转方向一致的环锯。
所述环锯上的锯齿壁厚度与固定套筒的筒壁厚度相等,每个锯齿均为直角三角形,且倾斜边的倾斜方向均与固定套筒内壁反螺纹旋转方向一致。
所述固定套筒内的反螺纹为逆时针方向,其长度8-15mm,硬度为HRC50-60。
所述固定套筒2的套筒壁厚度为1.5-2mm,套筒的内径大于断钉尾部外径的0.2-0.3mm,套筒内攻丝反螺纹形成的螺纹筒的内径小于断钉尾部外径的0.2-0.3mm。
所述手柄为T型手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节约医疗资源。在断钉取出过程中,不需要暴露断钉全程,对骨质破坏小,攻丝反螺纹对断钉攻丝后,咬合紧密,取出时间短,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恢复快,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体图。
图中:1—手柄,2—固定套筒,3—环锯,4—反螺纹,5—断尾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中,所述一种带有内螺纹的断钉取出器包括手柄1和固定套筒2,所述手柄为T型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与固定套筒2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固定套筒2的内壁设有与断尾螺钉上螺纹纹路相反的反螺纹4,反螺纹4为逆时针方向,所述固定套筒2内的反螺纹4的长度为5-8mm,硬度为HRC50-60,可以在断钉尾部攻丝,使断尾螺钉的尾端出现一个新的螺纹,然后与断钉尾部形成的新螺纹牢固咬合。在固定套筒2的筒口设有与内壁反螺纹旋转方向一致的环锯3,环锯3也为逆时针方向,可以在断尾螺钉5的周围环切出一个环形凹槽,便于固定套筒2可以与断尾螺钉5的尾端咬和紧密;所述环锯3上的锯齿壁厚度与固定套筒2的筒壁厚度相等,每个锯齿均为直角三角形,且倾斜边的倾斜方向均与固定套筒2内壁反螺纹旋转方向一致,在环切时,每个锯齿均与骨壁产生一定的斜面,增加切入骨质的速度,同时在骨质与断钉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减少断钉与骨质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取钉时的扭力,利于断钉取出,同时也有利于固定套筒2的钻入和退出,环踞的每个锯齿倾斜的方向均与固定套筒2内壁反螺纹的旋转方向一致,与断尾螺钉5上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可以在旋转开槽的过程中便可以使固定套筒2套在断尾螺钉5的尾端,并在其尾端攻丝形成一个新的螺纹纹路,可以使固定套筒2与断尾螺钉5紧密咬合。
所述固定套筒2的套筒壁厚度为1.5-2mm,套筒的内径大于断钉尾部外径的0.2-0.3mm,套筒内攻丝反螺纹形成的螺纹筒的内径小于断钉尾部外径的0.2-0.3mm。套筒的内径为3.7—6.8mm,螺钉直径为3.5-6.5mm,套筒内攻丝反螺纹形成的螺纹筒内径为3.2-6.3mm。方便固定套筒2与断尾螺钉5的紧密咬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常规麻醉、消毒,切开皮肤,然后取出固定螺钉和钢板,再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套筒2对准断尾螺钉5的外缘,并施压通过固定套筒2前端的环锯3进行开槽,开槽深度为8-15mm,在下压开槽过程中,环形套筒2内壁的反螺纹4便在断尾螺钉5的尾端攻丝,并与攻出的新的螺纹卡紧,如图2所示;然后继续旋转手柄,便可将断尾螺钉5取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华,未经张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5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