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背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4049.6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5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强 |
主分类号: | A45C13/30 | 分类号: | A45C13/30;A45C3/00;A45F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张志醒 |
地址: | 237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背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作为旅行包、书包等背包使用的新型背负装置。
背景技术
背包是用于背负物品的用具,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准不断地提升,各式各样背包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上学、旅游、外出的必需品。然而,尽管现行的背包样式繁多,但其结构基本相同,尤其是背包带的结构,即背包带上端直接连接于包体的背面上部,下端连接于包体的底部,这种结构的背包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一、由于背包的重力作用,背在背上的背包整体会下垂,其重心降低,整个包体的背面基本上不能贴合于人体的背部,所以其舒适性相对较差;其二,由于重心的下降,其包体下部对人体腰部及脊椎产生较大的压力,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腰部、脊椎受损,对人体造成损害;其三、尤其对于作为儿童用的书包,其舒适性更差,同时,对正在成长儿童损害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背起来更加舒适,能够使背包重心上移,并更好地与人体背部贴合的新型背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背负装置,它包括可容纳物品的背囊及用于背负所述背囊的双肩带,其改进在于:所述背囊上对称设有两个由其正面穿过底部并延伸至背面上部的通道,每个所述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口及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一通道口位于所述背囊的背面上部,所述第二通道口位于所述背囊上靠近底部位置;
位于所述背囊正面的所述通道的顶部设有一与所述背囊连接的销轴,于每个所述通道内穿设有一所述肩带,所述肩带的一端由所述第二通道口穿入位于所述背囊正面的所述通道,并跨过所述销轴反向穿入位于所述背囊背面的所述通道,从而于所述第一通道口穿出形成一连接带,所述肩带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二通道口形成一牵引带。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的,所述背囊的底部设有一用于加强所述背囊底部强度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通道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与牵引带的端部设有可对应扣合的卡扣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和/或牵引带设有可调整该肩带长度的长度调节件。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背囊正面的所述通道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肩带外部的第一套管。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背囊背面的所述通道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肩带外部的第二套管。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背囊背面的所述通道内设有限制所述肩带拉出的限制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背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当向下拉动连接带,背囊会随着拉力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背囊的重心整体上移,同样,当向上拉动牵引带时,背囊也会随着牵引力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背囊的重心整体上移;同时,由于肩带是由背囊正面穿过底部并延伸至背面上部的,所以,在拉动连接带或牵引带时,背囊上移的同时,背囊还相对与人体背部进一步贴合,藉此,当该背负装置背在人体背部时,其整个背负装置的重心相对较高,与人体背部贴合度也更好,背起来更加舒适,同时,减小了背囊对人体腰部、脊椎的压力,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对人体腰部、脊椎造成损害,尤其是对于儿童,作为儿童书包时,其舒适度更好,对儿童背部损害降低最低,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此外,也适合于户外旅行背包、登山包、以及军用背包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背囊10;销轴101;第一通道口102;第二通道口103;肩带20;连接带201;牵引带202;第一套管30;第二套管40;加强板50;卡扣件60;长度调节件70;限制件80、8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背负装置,它包括可容纳物品的背囊10及用于背负所述背囊10的双肩带20,该双肩带20即为两个肩带20,所述背囊10上对称设有两个由其正面穿过底部并延伸至背面上部的通道,每个所述通道具有两个通道口,两通道口分别为第一通道口102及第二通道口103,其中,第一通道口102位于所述背囊10的背面上部,第二通道口103位于所述背囊10上靠近底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强,未经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4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连接椅子钢管的套环
- 下一篇:一种旋入式耳机插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