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管式磁防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3746.X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杜素珍;郭潇;樊平天;郭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5/00 | 分类号: | C02F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管式磁防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防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利用磁场效应防止管输介质结垢的一种盘管式磁防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磁防垢器,其结构一是在不锈钢直管外包裹强磁铁或电磁场,长度较短一般在1m左右,对流速没有规定,一般保持与现场流速相同;二是在管线内置入强磁铁棒或电磁棒,磁棒的长度也在1m左右,对流速也没有规定,一般保持与现场流速相同。其存在的不足是:要么因流速高(但很少高于1m/s的流速),介质与磁场接触的时间短,接触时间不到2s,介质被磁化的强度不够,防垢效果不理想;要么是流速低,有一定的磁化时间,但因为介质流速不够,对磁力线的切割强度小,介质被磁极化的强度小,导致防垢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管式磁防垢器,可以完全解决管输介质结垢的问题,介质流速的提高,避免了目前市场上磁防垢器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个盘管式磁防垢器,包括一个磁力棒1,磁力棒1上环绕不锈钢钢管,形成一个圆形盘管2,磁力棒1置于圆形盘管2内;磁力棒1长度与圆形盘管2的长度相同,直径与圆形盘管2的内径相同;在圆形盘管2的四周外套上一个圆筒形磁管3,圆筒形磁管3的内径与圆形盘管2的外径相同,圆筒形磁管3的长度比圆形盘管2长30mm;在圆筒形磁管3外再套一个碳钢筒4,碳钢筒4的内径与圆筒形磁管3的外径相同,碳钢筒4长度比圆筒形磁管3长20mm,两端用螺杆连接圆形的钢挡板。
所述的磁力棒1是强磁铁或是电磁场的,其结构是圆柱形或是圆筒形。
所述的圆形盘管2是由不锈钢钢管紧密缠绕在磁力棒上的,钢管长度不低于30m,钢管内径保持介质流速不低于3m/s。
所述的圆筒形磁管3是强磁铁或电磁,其结构是一个圆筒,或是2个半圆筒组成的一个圆筒,或由多个圆筒式的强磁铁叠加而成,或由多个半圆筒形的强磁铁组成一个圆筒。
所述的碳钢筒4的结构是一个圆筒,两端依靠螺杆连接圆形的挡板,挡板的直径与圆筒的外径相同;或是2个半圆筒组成的一个圆筒,半圆筒之间用螺杆连接,两端依靠螺杆连接圆形的挡板,挡板的直径与圆筒的外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一、将不锈钢钢管置于强磁棒与强磁环之间,增加对介质的磁化强度;二、将不锈钢钢管环绕磁棒多圈形成一个圆形盘管,利用有限 的空间与尽量少的磁性材料到达提高介质磁化的时间,保证介质磁化时间在10s以上;三、根据介质的流量,设计不锈钢钢管的内径,使介质的流速达到3m/s以上,介质高速切割磁力线,在高速切割磁力线的过程,介质中结垢的离子被磁极化,导致介质中的结垢物晶核发生畸变,不能聚集形成大的颗粒,也不能沉积在管壁上,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磁防垢器的防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盘管式磁封隔器的配件组装示意图,其中图1a为主视图,图1b为侧视图。
图2a为磁力棒1的圆柱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磁力棒1的圆筒形结构示意图,图2b1是主视图,2b2是侧视图。
图3为圆形盘管2的结构示意图,由空心的不锈钢钢管环绕磁力棒1构成。
图4a为圆筒形磁管3的圆筒形结构示意图。图4a1是主视图,4a2是侧视图。
图4b为圆筒形磁管3的半圆筒形结构示意图。图4b1是主视图,4b2是侧视图。
图4c为圆筒形磁管3的多个圆筒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c1是主视图,4c2是侧视图。
图4d为圆筒形磁管3的多个半圆筒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d1是主视图,4d2是侧视图。
图5a为碳钢筒4的圆筒形结构示意图,由一个圆筒形空心管,圆筒形空心管两端用螺杆连接一个圆形的挡板组成。图5a1是主视图,5a2是侧视图。
图5b为碳钢筒4的半圆筒形结构示意图,由2个半圆筒形管由螺杆连接形成圆筒形,圆筒形两端用螺杆连接一个圆形的挡板。图5b1是左视图,5b2是主视图,5b3是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盘管式磁防垢器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37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