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向式转接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1555.X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0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高义忠;陈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启文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25/00;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向 转接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转接产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多向式转接插座。
背景技术
房子装修后会在墙壁上直接安装插座,但长期居住后,由于各种各样的用电设备增加,墙壁上的插座会出现不够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通过排插引出多个接口,各用电设备直接插接在排插上使用。然而,一方面由于排插的连接线很长,散乱地拉到桌面或地面上,线材凌乱不整洁,且容易被小孩子、宠物等碰触、拉扯,可能造成触电危险;另一方面排插的体积大,存在占用空间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向式转接插座,其不但实现一个插头转换为多个插座的功能,而且内部的接零线、接火线、接地线端子彼此相互隔离,确保用电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多向式转接插座,包括上壳、下壳和端子组,该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端子组嵌装于上、下壳之间,该端子组、上壳和下壳三者形成一个电源输入接头和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接口,该端子组有接火线端子、接零线端子和接地线端子,该接火线、接零线、接地线端子分别接通电源输入接头和多个电源输出接口,且接火线、接零线、接地线端子之间彼此相互隔离互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的数量有三个,三个电源输出接口和一个电源输入接头形成“十”字形状。
优选的,所述上、下壳之间通过肋片相互隔离出接地线端子槽、接零线端子槽和接火线端子槽,该接地线、接零线、接火线端子分别嵌装于接地线、接零线、接火线端子槽之间彼此隔离。
优选的,所述接地线端子包括一个第一插头接触端和多个第一插座接触端,该第一插头接触端和各第一插座接触端之间由第一导电片相连;
所述接零线端子包括一个第二插头接触端和多个第二插座接触端,该第二插头接触端和各第二插座接触端之间由第二导电片相连;
所述接火线端子包括一个第三插头接触端和多个第三插座接触端,该第三插头接触端和各第三插座接触端之间由第三导电片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头接触端与多个第一插座接触端二者同高;第二插头接触端、第二插座接触端、第三插头接触端、第三插座接触端四者同高;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分别位于不同高度,对应之接地线、接零线、接火线端子槽分别位于不同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头接触端和第一导电片分体式相接,该第一导电片与各第一插座接触端一体式相接;
所述第二插头接触端和第二导电片分体式相接,该第二导电片与各第二插座接触端一体式相接;
所述第三插头接触端和第三导电片分体式相接,该第三导电片与各第三插座接触端一体式相接。
优选的,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超声波熔接压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该多向式转接插座由一个电源输入接头和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接口构成,从而电源输入接头接入电源后,各个电源输出接口均可以使用,实现多接口转换,方便人们使用。再者,由于内部结构的接火线、接零线、接地线端子分别接通电源输入接头和多个电源输出接口,且接火线、接零线、接地线端子之间彼此相互隔离互不接触,避免发生短接现象,从而可以保证插座的安全性能。此外,这种多向式转接插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外形简洁,占用面积小,方便携带。
为更清楚接地线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端子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分解图,端子组装在下壳中;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分解图,端子组装在上壳中;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三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端子组的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上壳的内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下壳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上壳 20、下壳
21、接地线端子槽 22、接零线端子槽
23、接火线端子槽 24、肋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启文,未经郑启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1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孔位镀膜治具压紧固定装置
- 下一篇:切割机旋转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