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装车鹤管的滴漏油品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1506.6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3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朝;陈方;房传兴;何书占;郑纳娜;李红伟;马卫东;梁瑜;李中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6 | 分类号: | B67D7/06;B67D7/4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张国防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装车 滴漏 油品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品回收装置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装车鹤管的油品回收装置。广泛应用于石化、炼油等相关企业的铁路出厂装车油台的装车作业和滴漏油品的回收。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化工行业在装卸轻质油时,一般是采用小鹤管进行装卸的。由于传统的小鹤管均没有配套滴漏油油品回收装置,而小鹤管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密封磨损、控制阀内漏等各种因素出现鹤管滴漏油现象,不仅造成油品损耗、且直接滴落到地面上的油品,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存在着火爆炸等安全隐患。
经检索有关文献,在装油鹤管回收系统的相关报道中,大多为鹤管油气回收系统,为收集装车过程中挥发的油气等气态介质,与本发明用于回收液态介质的装车鹤管滴漏油品回收装置从结构、功能及作用上均不相同。国内文献中有关鹤管液态油品回收系统的非常少见。在《化工安全与环境》2007,20(23)公开发表了一种安全节油环保的汽车鹤管集油器,采用集油器与长臂夹板配合夹在鹤管外壁上,收集从汽车鹤管内外壁流滴下来的油料。由于该汽车鹤管集油器的集油器与长臂夹板是配合夹在鹤管外壁上,安装在鹤管本体上的,该结构及安装方式无法应用于桁架式小鹤管,易于触碰损坏高液位报警器等附件设施,无法应用在桁架式小鹤管或带密封盖及高液位报警等悬臂式小鹤管上。在《石油库与加油站》2009(1)发表的油库铁路栈桥装卸油鹤管余油的收集方法中介绍了铁路装卸油鹤管余油用油水分离罐进行收集。该鹤管余油收集是通过制作固定的集油漏斗与无缝钢管连接,将余油送入油水分离器,该集油器结构简易,安装位置因固定在栈台上无法移动或转动,不仅使用较为不便,且无法应用在桁架式小鹤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出一种用于装车鹤管的滴漏油品回收装置。解决现有装车小鹤管配套油品回收装置的缺陷,达到回收鹤管生产作业过程中滴落的液态油品,消除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实现安全清洁装车作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装车鹤管的油品回收装置包括托盘、机械臂、旋转漏斗、主旋转轴和90°气动执行器,所述的机械臂为中空结构,上端与托盘连通、下端与旋转漏斗连通,所述主旋转轴的一端与90°气动执行器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杆与机械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机械臂的中部设有用于调整机械臂长度及位置的调节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旋转轴通过轴承与90°气动执行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托盘为漏斗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漏斗、主旋转轴及90°气动执行器均安装在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执行机构驱动,通过旋臂气缸、旋转臂,带动油品回收托盘左右旋转90℃运动,装车前油品回收托盘脱离原位置(鹤管下方接油位置),然后小鹤管进行装车等相关操作,装完车小鹤管升降缸升起后托盘旋转复位到鹤管底部,回收滴漏油品。通过两位四通手转阀、两位三通单项气控阀、三位四通手转阀实现油品回收系统与鹤管升降系统间联锁功能。当油品回收油盘在鹤管下方时,另一路气控阀供气切断了鹤管下降的气控管路,操作鹤管上下控制手柄时鹤管不能下降;当回收托盘脱离鹤管下方时,气控阀断气阀芯复位,鹤管下降控制气路接通,此时鹤管可下降到槽车内进行装车作业。解决现有装车小鹤管配套油品回收装置的缺陷,达到回收鹤管生产作业过程中滴落的液态油品,消除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实现安全清洁装车作业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轻便,运行平稳的特点,符合安全环保要求和清洁生产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托盘,2、机械臂,3、调节套,4、旋转漏斗,5、支撑杆,6、主旋转轴,7、轴承,8、90°气动执行器,9、安装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1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