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去氯气中三氯化氮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71193.4 | 申请日: | 2013-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郭保华;徐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万基金属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7/01 | 分类号: | C01B7/01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张燕 |
| 地址: | 4718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去 氯气 氯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氯气净化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除去氯气中三氯化氮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三氯化氮是氯碱工业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一种易爆副产物,一般要求氯碱企业控制氯气中三氯化氮的体积分数小于0.006%。三氯化氮是由电解盐水中的氨、铵盐、尿素以及其他有机胺与氯气在水中生成的次氯酸或氯酸钠作用而生成。三氯化氮分子量为120.5,常温下为黄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为1.653,-27℃以下固化,沸点7l℃,自燃爆炸点95℃。纯的三氯化氮和橡胶、油类等有机物相遇,可发生强烈反应。如果在日光照射或碰撞“能”的影响下,更易爆炸。当体积比含量为5%~4%时,在90℃时能自然爆炸,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因此,三氯化氮是一种氯碱工业中危害较大的产物,为了保证液氯使用安全,需要一种除去氯气中三氯化氮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去氯气中三氯化氮的装置,该装置设计合理,能够高效除去氯气中的三氯化氮,得到洁净的氯气,便于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去氯气中三氯化氮的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所述的罐体上设有低温低压控制装置和液位指示装置,罐体内装有液氯层,罐体的壳体顶端沿长度方向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一端连接氯气进气装置,另一端伸入到罐体内液氯层层面以下;出气管一端连接氯气收集装置,另一端伸入到罐体内液氯层层面以上;在罐体的壳体顶端,位于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设有补液孔,补液孔通过动力泵与储液罐连接。
所述的罐体的壳体表面套设有保温层。
所述的液氯层深度为罐体深度的2/3。
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2.5m。
较优的,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m。
所述的伸入到罐体内液氯层层面以下的进气管管口距离罐体底端18-2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去氯气中三氯化氮的装置设计合理,能够高效除去氯气中的三氯化氮,得到洁净的氯气,便于安全生产。罐体上设有液位指示装置和补液孔,能够及时补充罐体内的液氯,保证罐体内的液氯层深度,从而保证高效除去氯气中的三氯化氮,得到洁净的氯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罐体,2、低温低压控制装置,3、液位指示装置,4、液氯层,5、进气管,6、出气管,7、补液孔,8、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除去氯气中三氯化氮的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1,罐体1的壳体表面套设有保温层8。所述的罐体1上设有低温低压控制装置2和液位指示装置3,罐体1内装有液氯层4,液氯层4深度为罐体1深度的2/3。罐体1的壳体顶端沿长度方向设有进气管5和出气管6,进气管5和出气管6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2.5m,进气管5一端连接氯气进气装置,另一端伸入到罐体1内液氯层4层面以下;出气管6一端连接氯气收集装置,另一端伸入到罐体1内液氯层4层面以上;在罐体1的壳体顶端,位于进气管5和出气管6之间设有补液孔7,补液孔7通过动力泵与储液罐连接。
较优的,所述的进气管5和出气管6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m。所述的伸入到罐体1内液氯层4层面以下的进气管5管口距离罐体1底端18-25c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含有三氯化氮的氯气从进气管5进入,氯气流量与工艺需要一致,控制在每24h液位下降20cm为度,进入罐体1的氯气温度较高,会带走液氯,液氯层4液面下降,罐体1上设有液位指示装置3和补液孔7,在液位下降一定程度后及时补充罐体1内的液氯,保证罐体1内的液氯层4深度,从而保证高效除去氯气中的三氯化氮,得到洁净的氯气。罐体1上设有低温低压控制装置2工作状态时,罐体1内温度控制在-24℃,压强控制在0.2MPa,罐体1外表面设有保温层8,减少热量吸收,节省生产成本。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万基金属钠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万基金属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1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