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带自走式大蒜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1107.X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3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抒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抒霞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A01D33/12;A01D3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 大蒜 收获 | ||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自走式大蒜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设施技术领域。
(二) 背景技术
大蒜是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品种,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在全国种植面积较大。尤其是在山东省成武县、单县、金乡县和巨野县,种植面积达到了近100万亩。蒜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80%的蒜地都套种棉花,通过多年的种植,规模相对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大蒜农增收明显。但由于一直没有质量好、性能过关的大蒜收获机械,尤其是适合蒜、棉间套一家一户分散式的种植模式,大蒜机械化收获一直没有规模展开,全县大蒜机械收获率仅达到3.8%,基本上全靠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机械化程度较高,性能稳定,小巧玲珑,操作方便且效率高,适合目前一家一户蒜、棉间套的种植模式的履带自走式大蒜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履带自走式大蒜收获机,包括固定装置、传动装置、行走装置和刨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连在一起的上架和下架,上架一侧设有分拢器;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上架上端的发动机、传动带和偏心轮以及安装在上架下端的驱动轮;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转向把、转向索和安装在下架一端下侧的转向轮;所述的刨蒜装置包括升降手柄和振动铲,升降手柄安装在上架与下架之间且下端与下架相连,振动铲一侧与偏心轮相连接。
其中:
所述的驱动轮的轮胎为履带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打滑,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所述的发动机为汽油机,体积小,重量轻,易启动,减轻操作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工作原理实现的:通过转向把处控制转向索调整转向轮的方向,可使得转向方便,工作时,发动发动机,放下升降手柄,发动机带动驱动轮和偏心轮,由偏心轮带动振动铲,振动铲前后移动,铲动大蒜根,从而达到机械收获大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且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适合目前一家一户蒜、棉间套的种植模式;造价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架;2、下架;3、分拢器;4、发动机;5、传动带;6、偏心轮;7、驱动轮;8、转向把;9、转向索;10、转向轮;11、升降手柄;12、振动铲。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履带自走式大蒜收获机,包括固定装置、传动装置、行走装置和刨蒜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连在一起的上架1和下架2,上架1一侧设有分拢器3;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上架1上端的发动机4、传动带5和偏心轮6以及安装在上架1下端的驱动轮7;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转向把8、转向索9和安装在下架2一端下侧的转向轮10;所述的刨蒜装置包括升降手柄11和振动铲12,升降手柄11安装在上架1与下架2之间且下端与下架2相连,振动铲12一侧与偏心轮6相连接。
所述的驱动轮7的轮胎为履带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打滑,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通过转向把8处控制转向索9调整转向轮10的方向,可使得转向方便,工作时,发动发动机4,放下升降手柄11,发动机4带动驱动轮7和偏心轮6,由偏心轮6带动振动铲12,振动铲12前后移动,铲动大蒜根,从而达到机械收获大蒜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抒霞,未经刘抒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1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础承台侧硅酸钙板胎膜
- 下一篇:多能冷暖空调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