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电加热钻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0548.8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1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伍强;徐兰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强;徐兰英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7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削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导电加热钻削装置。
背景技术
高强度钢材由于其不可比拟的良好性能在特殊构件中日益广泛应用。然而如锰钢等高强度钢材由于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在钻孔及切削加工时遇到极难克服的困难。现有钻削装置在加工上述高强度钢材时,工作效率极低,钻头使用寿命非常短,加工成本极高;另外在切口或者钻孔中还会存在撕裂、毛刺等加工缺陷,严重影响了高强度钢材的钻孔精度,进一步制约了高强度钢材构件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钻削效率高,钻削质量稳定性高的导电加热钻削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电加热钻削装置,包括工作台、钻头、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为工件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钻头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极上方。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铜质材料,以保证导电性。
所述第一电极为直径为1-3mm触点片,在所述触点片内设置直径为1.8-2mm引导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采用上下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结构,工件夹在上下电极之间,为保证导电性,材料均采用黄铜,电流不经过刀具,这样避免麻花钻起钻时产生电弧现象;可实现比普通钻削时的钻削力减少1/3~1/2;提高了钻削效率,稳定性高,钻削获得的小孔质量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电加热钻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电加热钻削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导电加热钻削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台5、钻头1、安装于所述工作台5上的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所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之间为工件6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钻头1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极2上方,用于实现电导通钻削。其中,所述电源可以为逆变电源,可增强的电流的集束效应。所述钻头1为硬质合金(YG6A)麻花钻。且所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为铜质材料,以保证导电性。所述工作台5与工件6之间设置绝缘垫7,在所述工件6上表面设置所述测力仪3,所述测力仪3通过放大器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连接,用于监控切削压力。所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安装于相应的电极座内。所述工件可以不锈钢板或高锰钢或正火45#钢板等难加工的材料。所述第一电极2为直径为1-3mm触点片,在所述触点片内设置直径为1.8-2mm引导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上下设置结构,电流不经过刀具,这样避免麻花钻起钻时产生电弧现象,工件夹在所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之间,所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4的材料均采用黄铜,保证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导电加热切削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加工工艺,它是在切削过程中利用刀具和工件构成回路,通以低压大电流,通过电流的热效应使切削区材料受热产生焦耳热而软化,金属软化效应的实质是切削温度的升高使金属硬度降低或金属材料屈服强度降低引起流动应力的变化,即流动应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降低材料的剪切抗力,使切削变得顺利,能获得相当于磨削的表面粗糙度,而且已加工表面无硬化或软化现象。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加热直接发生在切削变形区,热效率高,能耗小,升温迅速,对工件材料热作用小,同时结构紧凑,温控简单,适合于各种切削方法。
上述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强;徐兰英,未经伍强;徐兰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05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