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及其触控电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0322.8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谢燕俊;江耀诚;赖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及其 电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触控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结合触控功能于显示器已成为携带式电子产品主流发展之趋势。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例如智慧型手机、行动电话、平板电脑及笔记型电脑。由于使用者可直接透过屏幕上显示的物件进行操作与下达指令,因此触控面板提供了使用者与电子产品之间的人性化操作介面。
触控面板一般包含一触控区域以及围绕在触控区域四周的周边区域,触控区域用于产生一感应讯号,而在该周边区域内则设置有复数周边引线,用于将该感应讯号传递至讯号处理器进行运算,藉此可确定触碰位置的坐标。
就一般电极结构设计而言,请参照图1,其绘示出先前技术中一习知触控面板100的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区域102上形成有触控电极图案104,触控电极图案104包含复数条横向电极104a与复数条纵向电极104b,每一条横向电极104a与每一条纵向电极104b皆分别由复数个电极单元104c连接而成。对此设计而言,由于横向电极104a与纵向电极104b会相交之故,电极图案上会使用跨线(jumper)106与绝缘层108来隔绝横向电极104a与纵向电极104b。
然而,如要在触控面板上制作跨线与绝缘层,其通常须使用5道以上的微影制程来完成制作,其制程繁复。再者,只要其中的一个跨线出问题,如发生跨线断裂或是静电放电等问题,整条电极即告失效。故此,目前业界仍需要对触控面板习用的触控电极图形加以改良,以期能减少制作工序,并提升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习知问题,本实用新型特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触控电极结构,其结构中不须设置跨线与绝缘层即可使各电极电性独立,并同时达到简化制程步骤暨提升良率之功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其提出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其中界定有多个位置单元。该触控电极结构包含多条电极彼此电性绝缘,每条电极涵盖了多个位置单元且包含多种的子电极,该些子电极彼此电性绝缘,每种子电极包含多个相互电性连接的子电极单元,其中各个位置单元对应至少一种子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子电极单元,且各个位置单元中的子电极单元的子电极种类的排列组合不相同。
进一步的,每条电极与该电极包含的该些子电极均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该位置单元中的该子电极单元沿着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一第二方向排列。
进一步的,该触控电极结构包含多种电极区间,每种该电极区间涵盖多个该电极,且不同的该电极区间中的该电极往不同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该些电极彼此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该些子电极彼此不相交。
进一步的,该位置单元的面积等于该位置单元对应的该子电极单元的面积总和。
进一步的,各个该位置单元对应的子电极单元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各个该位置单元均对应两个该子电极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提出了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其上界定有多个位置单元;多条电极彼此电性绝缘地设置在该基板上,每条电极涵盖多个位置单元且包含多种的子电极,其中每种该子电极包含多个相互电性连接的子电极单元,各个该位置单元对应至少一种该子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子电极单元,且各个该位置单元中的该子电极单元的子电极种类的排列组合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其触控电极结构,通过不同子电极轴的子电极单元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触控位置单元,该结构中无须设置跨线与绝缘层,结构简单,可达到简化制程步骤暨提升良率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绘示出习知技术中一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2绘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3绘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4绘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一触控面板的俯视图;以及
图5绘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具有多个电极区域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0 触控面板
102 触控区域
104 触控电极图案
104a 横向电极
104b 纵向电极
104c 电极单元
106 跨线
108 绝缘层
200 触控面板
201 基板
203 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03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车载语音提示器
- 下一篇:“Y”型气囊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