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浇铸式抽油杆扶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9742.4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凡;张亮;李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伯乔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铸 式抽油杆 扶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抽油杆扶正器,尤其涉及一种将增强尼龙注塑在抽油杆上的尼龙浇铸式抽油杆扶正器。
背景技术
石油工业中抽油机井抽油杆配套防偏磨的抽油杆扶正器有很多种。常见的抽油杆尼龙卡箍扶正器,其固定结构是通过上下两片尼龙块相互插合过盈锁紧在抽油杆上,此类产品的不足之处为:1.轴向锁紧力根本达不到≥6KN的行业标准SY/T5832-2009《抽油杆扶正器》的要求;2.由于卡箍扶正器结构的制约,油管过流面积也达不到行业标准SY/T5832-2009《抽油杆扶正器》所要求:油管过流面积≥1100mm2;3.由于尼龙卡箍扶正器的锁紧结构造成两端的端面为平面,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时,在扶正器的两端原井液(即为从地下抽出的油水混合液)产生相应的涡流和阻流,造成扶正器两端的抽油杆严重腐蚀,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导致抽油杆断杆事故发生;专利申请号200920095703.1公开了一种卡箍式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扶正器本体外表面纵向设有定位支撑筋及过油槽,其特征是:扶正器本体形状呈枣核状,两端设有角度为60~68的导流角。该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两块扶正器组成一组,每组两块扶正器呈90°固定在抽油杆上。两块扶正器相互呈90°转角的设置,在实际使用时并不能对管柱中原井液体起到分向导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两块扶正器所形成的导流槽窄狭且液体流动受阻;该实用新型扶正器本体两端设置的导流角,其端面上仍保留有平面,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液柱对扶正器端面的冲击载荷仍然很大,不能完全缓解或消除液柱对扶正器端头抽油杆杆体的腐蚀,对抽油杆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将增强尼龙注塑在抽油杆上的尼龙浇铸式抽油杆扶正器,三块偏心扇形耐磨块的圆弧 接触面的耐磨损周期长,削弱了对油管内壁的损伤;流道过流面积加大;扶正器端头两端流线形的防涡流和防阻流设计,缓解或消除原井液柱对扶正器端头抽油杆杆体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浇铸式抽油杆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扶正器本体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三个偏心扇形耐磨块,所述三个偏心扇形耐磨块沿扶正器本体轴向依次错位呈互为120度角平均设置构成原井液流道。
所述偏心扇形耐磨块之间设有流道间隔。
所述偏心扇形耐磨块的外表面呈圆弧面。
所述扶正器本体两端的横截面形状分别由向轴心方向的弧线与斜线相切过渡呈内凹式流线型扶正器端头。
有益效果:三块偏心扇形耐磨块的圆弧接触面的耐磨损周期长,削弱了对油管内壁的损伤;扇形耐磨块为扶正器径向圆周120度平均分布、轴向依次错位设计,使流道过流面积加大,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油质偏磨措施井;自端点至耐磨块最大外径的扶正器端头是由R弧线与斜线相切的斜面构成,两端流线型防涡流和防阻流设计,缓解或消除扶正器端头抽油杆杆体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c是三个偏心扇形耐磨块在扶正器本体上设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扶正器本体端头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扶正器原井液流道示意图。
图中:1、扶正器本体,2、偏心扇形耐磨块,3、流道间隔,4、扶正器端头,5、原井液流道,6、抽油杆,7、油管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伯乔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伯乔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97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还原烟气脱硝设备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布氧仪的活性炭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