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运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68819.6 | 申请日: | 2013-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7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郭应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应辉 |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0R19/3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具有 运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撞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运输装置,例如汽车等,其上并没有合适的防撞装置,在发生撞击时,容易造成车辆损坏及人员伤亡,安全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运输装置,其安全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撞装置,包括固定板、防撞板和夹设于所述固定板与防撞板之间的吸能部件,所述吸能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且具有内腔的缸体、滑动设置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且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缸体前端且与所述防撞板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吸能部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缸体的侧壁且用于供气体单向流入所述缸体内腔的单向进气阀,所述缸体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前端,所述固定板的后端设置有弹性气囊,所述缸体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处设置有压力阀,所述弹性气囊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排气孔处或所述压力阀。
可选地,所述防撞板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
可选地,所述防撞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层。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通过拉杆浮动连接于安装架,所述弹性气囊设置于所 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吸能部件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所述弹性气囊为一整体式结构,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缓冲腔,每个缸体对应一个缓冲腔。
可选地,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缸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缸体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单向进气阀处连接有电动气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上安装有上述的防撞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装置及具有该防撞装置的运输装置,其通过设置述固定板与防撞板之间且可以将撞击能量吸收的吸能部件和设置可容纳吸能部件中的压缩气并膨胀且形成弹性保护气囊的弹性气囊,当汽车发生较大的碰撞,缸体内腔的压缩气体受到急剧压缩,使缸体内腔的压力急剧增大,从而使压力阀开启,缸体内腔的气体将通过压力阀进入弹性气囊,从而使弹性气囊鼓起,在吸收碰撞能量的同时,鼓起的弹性气囊还可以作为缓冲件,进一步吸收碰撞的能量,有效保护车辆安全及人员安全,安全可靠性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中吸能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装置中固定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撞装置,可以应用于汽车等运输工具中或者机械设备中需要防撞的场合中。防撞装置可安装于运输工具的前端或后端等合适处。本实施例中,以应用于汽车前端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述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板1、固定板3和夹设于固定板3与防撞板1之间的吸能部件2,吸能部件2可设置有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吸能部件2时,各吸能部件2可以均匀排布也可以不均匀排布。不均匀排布时,靠近固定板3左右两端的吸能部件2的密度可以大于固定板3中央处吸能部件2的密度,这样,当汽车发生正面中央碰撞时,各吸能部件2可以同时作用,而且当汽车正面的左右端发生碰撞时,左右两端排布密度较高的吸能部件2便可以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从而在吸能部件2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安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应辉,未经郭应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8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触点引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保险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