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双缸倾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8738.6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2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艺;张卓青;张明学;高兰;谭保辉;赵祥涛;张峻岭;杨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5G67/02 | 分类号: | B65G67/02;B66F7/22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1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双缸倾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粮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能够支撑集装箱并能做一定角度倾翻的双油缸倾翻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越来越多的散料通过集装箱来运输。将散料装入集装箱时,有些地方采用的方法是:集装箱处于平放状态,在集装箱门处插入挡板或码垛一些包粮,再利用输送机将散料输入集装箱内,这种方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有些地方利用门式起重机或吊车等设施,将集装箱的一端吊起,使带有集装箱门的一端朝上,再采用输送机装料,这种装料方法装料效率高,但需要门式起重机或吊车等设施辅助,投资成本高。
集装箱被运送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将散料从集装箱内倾倒出来。有些地方采用卸料方法为:人进入集装箱内,用平板将散料一部分推出箱外,这种卸箱方法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有些地方利用门式起重机或吊车等设施辅助将集装箱的一端吊起,使集装箱内的散料靠自重流出,这种卸料方法的卸料效率高,但需要门式起重机或吊车等设施辅助,投资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当前的集装箱装箱和卸箱需求,研制提供一种集装箱双缸倾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双油缸倾翻装置,包括两个底座和两个顶梁,在底座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平行的立板,立板上侧设置有立板支撑孔,顶梁下侧设置有顶梁支撑孔,所述立板支撑孔和顶梁支撑孔通过支撑轴安装在一起;在顶梁和立板之间分别铰接有一对前油缸和一对后油缸;在顶梁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连接轴孔和后连接轴孔,前、后连接轴孔内可分别插入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与集装箱前、后角件配合连接,使集装箱和集装箱双油缸倾翻装置连接在一起。
所述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分别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是在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的侧面沿径向设置螺孔,并在顶梁上设置定位孔,定位销穿过定位孔后与安装在连接轴的螺孔中。
前油缸和后油缸上端的销轴分别位于支撑轴的前、后两侧。集装箱在装箱或者卸箱时,集装箱双油缸倾翻装置可将集装箱从车体上卸下,利用倾翻装置对集装箱进行装料或者卸料,装料或者卸料结束后再将集装箱转移到车体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自重轻,可方便移动作业地点,提高装置的利用率;不需要设计土建基坑,节省土建费用;不需要门式起重机或吊车的辅助,能将集装箱从汽车上转移到倾翻装置上,也能将集装箱从倾翻装置上转移到汽车上。打开集装箱门后,在前后油缸配合作用下倾斜集装箱,进行装料或卸料。装料或卸料结束后通过前后油缸配合工作可将集装箱放回汽车上。解决集装箱汽车的装料和卸料技术难题,安全可靠,提高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卸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顶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底座,2为立板,3为顶梁,4为后油缸,5为前油缸,6为支撑轴,7为后油缸下销轴,8为前油缸下销轴,9为后油缸上销轴,10为前油缸上销轴,11为后连接轴,12为前连接轴,13为销轴挡片,14为定位销,15为角件,16为集装箱。201为立板支撑孔,202为立板后轴孔,203为立板前轴孔,301为顶梁支撑孔,302为顶梁前轴孔,303为顶梁后轴孔,304为后连接轴孔,305为前连接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集装箱双缸倾翻装置,参见图1,底座1为两个独立底座,两个独立底座分别放置或固定在地表并保持平行,底座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平行的立板2。图1中的立板2是不等边三角形(或者其他结构形式)。
参见图3和图4,立板2上侧设置有立板支撑孔201,顶梁3下侧设置有顶梁支撑孔301。立板支撑孔201和顶梁支撑孔301通过支撑轴6安装在一起。
在顶梁3和立板2之间分别铰接有前油缸5和后油缸4。前油缸上销轴10和后油缸上销轴9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轴6的前、后侧。在所述各销轴的轴孔上侧固定有挡片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87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超级电容器的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