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8548.4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恒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恒灼 |
主分类号: | F23B40/06 | 分类号: | F23B40/06;F23J1/00;F23L9/02;F23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具,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炉。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循环利用、生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主要取之农林废弃物,取之不尽,通过一系列的深加工,通常生产出生物质颗粒或粉料,将两者分别进行燃烧后转化成生物质能源为工业提供了替代能源,不仅解决了农林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减少了CO2和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
现有燃烧生物质的设备中,燃烧室的进气孔设置在燃烧室的底面上,这样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空气从燃烧室的底面上燃料的底部向上通气,燃料在点火棒的作用下点燃实现燃烧。上述燃烧室内的进气孔实现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但是随着燃烧的进行,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未燃尽的物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堵塞燃烧室底面上进气孔进而影响燃烧,所以物料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在燃烧的过程中需要被及时地排走,但是除灰必需在燃料燃烧完毕后才能进行的,因此一旦进气孔堵塞炉就要停止工作清理耽误时间;而在燃料开始燃烧到灰烬未排除的期间内,由于上述进气孔只是分布在燃烧室的底部,而在燃烧室上部存在一定的未燃尽气体,这些未燃尽气体在底部通往的气流的冲击下,在未充分燃烧时已经从燃烧室中排走,这样不仅造成燃料燃烧不充分,利用率低,浪费了生物质原本的价值,同时还使那些具有未燃尽气体的高温烟气及灰烬排出污染环境。此外,由于该生物质导热油炉没有设置风机,导致其在运转时无法使气流在燃烧室带动火焰高速旋转,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质燃烧炉,能使生物质燃烧充分燃烧,提高生物质燃烧的利用率,同时在燃烧过程中可及时排走燃烧灰烬,不会因气流排入空气产生污染,可适用于加热导热油炉体、热蒸汽炉体、热风炉体、热水炉体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包括燃烧底座、设于燃烧底座上的燃烧室、设于燃烧室上的法兰盘,所述燃烧底座包括燃烧底座本体、进料装置及第二鼓风机,所述燃烧底座本体的一端设有储灰箱,另一端设有进风箱,所述燃烧底座本体上部设有分别与储灰箱及进风箱连通的燃烧槽,所述燃烧槽上设有通气孔,所述燃烧槽与燃烧底座本体底面、侧面、储灰箱、进风箱共同构成一空腔,所述空腔与进风箱连接的侧面开有与进风箱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料装置设于燃烧底座本体外、且穿过进风箱通往所述燃烧槽,所述第二鼓风机与进风箱连 通。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燃烧槽由底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两侧板沿着远离底板方向向上且向外扩张、其夹角为100°~130°。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燃烧槽内设有自动点火器。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进料装置为螺旋送料器。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燃烧室包括圆筒形壁体、设于圆筒形壁体外且与圆筒形壁体同心的外壳及设于外壳外的第一鼓风机,所述圆筒形壁体与外壳之间形成进风室,所述进风室与第一鼓风机连通,所述圆筒形壁体上围绕轴心平均分布3-12排每排6-12个纵向排列的与进风室连通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位于圆筒形壁体内壁面的孔位边上设有使从进风孔进入的风偏移的挡风装置。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圆筒形壁体上围绕轴心平均分布8排每排8个纵向排列的与进风室连通的进风孔,进风孔为直孔。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挡风装置为分别位于进风孔两侧的左、右两挡板与圆筒形壁体的内壁面构成截面为三角形且上下封闭的空腔,右挡板与进风孔的轴心线夹角为20°~80°,右挡板上设有5-11个出风孔。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挡风装置为挡风板,挡风板与进风孔轴心线的夹角为30°~80°。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第二鼓风机与自动点火器由PLC控制系统控制。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恒灼,未经杨恒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85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