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泄漏屏蔽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8038.7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0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国;俞倩;齐翔;鞠晨雁;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2;H01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漏 屏蔽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电缆,更具体地说是主要应用在精密仪器仪表内部连接用一种无泄漏屏蔽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电子装备正迈向小型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其对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也提出了小型化、轻型化的要求,传统屏蔽电缆采用的屏蔽结构是采用铜线利用编织机编织形成网状包覆在电缆缆芯外,以达到电缆屏蔽的作用,这种形式存在的缺点是大大增加了电缆的重量而且生产效率也不高,不适合节材降耗的国家方针,新型提出的采用铝塑复合带绕包形成的电缆大大改善了上述的不足,然而,这种绕包形成的电缆在弯曲时层间出现较大的缝隙,导致屏蔽溢出或外界电磁干扰到内部信号导线,行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绕包屏蔽外再挤包一层外护层,而这又增加了电缆的制造成本,对电缆重量的降低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泄漏屏蔽电缆,针对背景的技术中缺点而采用了新材料制成的屏蔽层,原有电缆的基础上,减轻了电缆重量、降低了电缆加工成本,具有优异的电磁密封性。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泄漏屏蔽电缆,它包括有电缆芯,所述的电缆芯外设有铝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表面涂覆有聚乙烯层,铝塑复合带与导线之间设有一根排流线,且铝塑复合带内的铝面与排流线紧密接触,所述的电缆芯是由若四根导线绞合而成,所述的导线是由导体外包裹氟塑料绝缘层组成,所述的导体是由若干根镀银铜线绞合组成。
所述的排流线由若干根镀银铜线绞合而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将若干根镀银铜丝绞合成导体,目的为了降低了传输衰减,减小了电能损失,导体外高温熔融挤出氟塑料作为绝缘层制成导线,将若干根导线绞合制成电缆芯,在缆芯外绕包一层铝塑复合带作为屏蔽层,将铝塑复合带的铝面包向内侧,绕包同时平托一根由多根镀锡铜线绞合形成的排流线置于电缆芯与铝塑复合带之间,由于屏蔽层内添加一根镀锡铜线绞合而成的裸金属导线当作排流线,有利于安装接地,以及铝塑复合带表面的感应电荷导出,由于屏蔽层表面涂覆有聚乙烯材质,再通过红外烘箱进行熔封,达到了屏蔽无泄漏的目的。提高了电缆的弯曲性能及防溶剂能力,与采用普通的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电缆相比具有更轻的质量,优良的弯曲性能,电磁兼容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点如下:该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屏蔽层铝塑复合带上涂覆聚乙烯材料,再通过红外烘箱进行熔封,使电缆具有密封性,与采用普通的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电缆相比具有优良的弯曲性能,电磁兼容性,更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体;2、氟塑料绝缘层;3、导线;4、电缆芯;5、铝塑复合带;6、排流线;7、镀银铜线;8、聚乙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无泄漏屏蔽电缆,它包括有电缆芯,所述的电缆芯外设有铝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表面涂覆有聚乙烯层,铝塑复合带与导线之间设有一根排流线,且铝塑复合带内的铝面与排流线紧密接触,所述的电缆芯是由四根导线绞合而成,所述的导线是由导体外包裹氟塑料绝缘层组成,所述的导体是由若干根镀银铜线绞合组成。
所述的排流线由若干根镀银铜线绞合而成。
将若干根镀银铜丝绞合成导体,目的为了降低了传输衰减,减小了电能损失,导体外高温熔融挤出氟塑料作为绝缘层制成导线,将若干根导线绞合制成电缆芯,在缆芯外绕包一层铝塑复合带作为屏蔽层,将铝塑复合带的铝面包向内侧,绕包同时平托一根由多根镀锡铜线绞合形成的排流线置于电缆芯与铝塑复合带之间,由于屏蔽层内添加一根镀锡铜线绞合而成的裸金属导线当作排流线,有利于安装接地,以及铝塑复合带表面的感应电荷导出,由于屏蔽层表面涂覆有聚乙烯材质,再通过红外烘箱进行120℃熔封,达到了屏蔽无泄漏的目的。提高了电缆的弯曲性能及防溶剂能力,与采用普通的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电缆相比具有更轻的质量,优良的弯曲性能,电磁兼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淮南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8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来连接触控装置的显示装置与其电脑系统
- 下一篇:旋转机构与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