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冷凝环保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7935.6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7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慧献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冷凝 环保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冷凝环保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锅炉、燃烧煤窑一般采用炉排下部给氧,这种燃烧方式受炉排和煤层厚度影响,氧气供应不足,不能满足燃料曾析出的可燃物充分燃烧的需要,使未燃烧的游离炭、碳黑等可燃物随烟气外排,造成燃烧不充分,能源浪费,热效率低,而且还形成冒黑烟,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热效率低、浪费能源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冷凝环保锅炉,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高效冷凝环保锅炉,包括炉体,其特点是还包括所述的炉体内周设置有锅炉水套,炉体中部为耐火炉料层,加热导管设置在耐火炉料层中,炉体中部两侧设置有间隔燃烧室,炉体下部设置有储灰仓和环行二次风室,环行二次风室通过二次风导管与间隔燃烧室相通,冷凝器过火管设置在加热导管上部,炉体上部设置有排烟室和锅炉排烟口,炉体外部对应设置有回水口、出水口、加煤口、拔渣口和清灰口。
所述的炉体外部还设置有冷凝器出水下壁管,冷凝器出水下壁管上部设置有自动排气阀。
所述的储灰仓上部设置有通风导热叶片,落灰杆对应通风导热叶片设置在炉体外部,所述的清灰口设置在储灰仓一侧,所述的加煤口对应间隔燃烧室设置,加煤口外部安装有炉门。
所述的环行二次风室上设置有二次风进口,所述的二次风导管上设置有二次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高效冷凝环保锅炉,采用外水套保温,将燃烧装置与换热工质巧妙的容为一体,进行室内封闭式燃烧。既提高了热效率又减少污染物质排放,达到了环保要求。能保持恒温出水,温度波动小,是采暖、洗浴的多功能炉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水套;2.回水口;3.加热导管;4.二次风导管;5.环行二次风室;6.二次风进口;7.锅炉排烟口;8.排烟室;9.冷凝器过火管;10.出水口;11.间隔燃烧室;12.二次风出口;13.耐火炉料层;14.储灰仓;15.拔渣口;16.通风导热叶片;17.加煤口;18.炉门;19.落灰杆;20.清灰口;21.炉体;22.冷凝器出水下壁管;23.自动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5所示,所述的高效冷凝环保锅炉,包括炉体21,其特点是还包括所述的炉体21内周设置有锅炉水套1,炉体21中部为耐火炉料层13,加热导管3设置在耐火炉料层13中,炉体21中部两侧设置有间隔燃烧室11,炉体21下部设置有储灰仓14和环行二次风室5,环行二次风室5通过二次风导管4与间隔燃烧室11相通,冷凝器过火管9设置在加热导管4上部,炉体21上部设置有排烟室8和锅炉排烟口7,炉体21外部对应设置有回水口2、出水口10、加煤口17、拔渣口15和清灰口20。
进一步,所述的炉体21外部还设置有冷凝器出水下壁管22,冷凝器出水下壁管22上部设置有自动排气阀23。
进一步,所述的储灰仓14上部设置有通风导热叶片16,落灰杆19对应通风导热叶片16设置在炉体21外部,所述的清灰口20设置在储灰仓14一侧,所述的加煤口17对应间隔燃烧室11设置,加煤口17外部安装有炉门18。
进一步,所述的环行二次风室5上设置有二次风进口6,所述的二次风导管4上设置有二次风出口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慧献,未经刘慧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79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