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7507.3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李兴彦;孙培增;党杨斌;杨会洁;刘玲;邓小川;杨勇;张雅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刚;李兴彦;刘玲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6202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作业 用可退式 管状 打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作业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油管落井、遇卡等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经常需要打捞管状落物,现有技术的打捞装置在一些油井进行打捞井下打捞时深度、宽度等方面受限,强行打捞则会损坏打捞装置和井口,对打捞作业和井下作业有极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便于打捞管状落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包括上接头、打捞筒、打捞锚杆、螺旋卡瓦、锥形引导头、上限位环、下限位环、引鞋及压缩弹簧;所述的上接头设置在所述的打捞筒的顶部,所述的打捞锚杆位于所述的打捞筒中央,所述的打捞锚杆的顶部通过所述的压缩弹簧与所述的上接头连接,所述的上接头、打捞筒、打捞锚杆及压缩弹簧同轴设置;所述的打捞筒的下部设有变径螺旋槽,所述的螺旋卡瓦设置在所述的打捞筒内壁上的变径螺旋槽内,所述的螺旋卡瓦与所述的变径螺旋槽相适配,所述的螺旋卡瓦沿所述的变径螺旋槽上下移动;所述的上限位环及下限位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打捞筒的内壁上,所述的上限位环及下限位环分别位于所述的变径螺旋槽的顶部及底部;所述的锥形引导头设置在所述的打捞锚杆的底部,所述的打捞锚杆的底部分别穿过所述的螺旋卡瓦、上限位环、下限位环及引鞋,所述的打捞锚杆的底部及锥形引导头位于所述的打捞筒的外部下方;所述的引鞋设置在所述的打捞筒的底部。
上述的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其中,所述的上限位环及下限位环是环状结构,所述的上限位环及下限位环的内圈上设有扶正环,所述的扶正环与所述的打捞锚杆滑动接触。
上述的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其中,所述的上接头与所述的打捞筒的连接处设有转动环,所述的打捞筒与所述的上接头相对转动。
上述的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其中,所述的锥形引导头及打捞锚杆的中央设有冲水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卡瓦可进可退,提高了打捞管状落物的成功率,提高打捞作业的效率和成功率,不损伤井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井下作业用可退式管状落物打捞装置,包括上接头1、打捞筒2、打捞锚杆3、螺旋卡瓦4、锥形引导头5、上限位环6、下限位环7、引鞋8及压缩弹簧9;所述的上接头1设置在所述的打捞筒2的顶部,所述的打捞锚杆3位于所述的打捞筒2中央,所述的打捞锚杆3的顶部通过所述的压缩弹簧9与所述的上接头1连接,所述的上接头1、打捞筒2、打捞锚杆3及压缩弹簧9同轴设置;所述的打捞筒2的下部设有变径螺旋槽10,所述的螺旋卡瓦4设置在所述的打捞筒2内壁上的变径螺旋槽10内,所述的螺旋卡瓦4与所述的变径螺旋槽10相适配,所述的螺旋卡瓦4沿所述的变径螺旋槽10上下移动;所述的上限位环6及下限位环7分别固定在所述的打捞筒2的内壁上,所述的上限位环6及下限位环7分别位于所述的变径螺旋槽10的顶部及底部;所述的锥形引导头5设置在所述的打捞锚杆3的底部,所述的打捞锚杆3的底部分别穿过所述的螺旋卡瓦4、上限位环6、下限位环7及引鞋8,所述的打捞锚杆3的底部及锥形引导头5位于所述的打捞筒2的外部下方;所述的引鞋8设置在所述的打捞筒2的底部。
所述的上限位环6及下限位环7是环状结构,所述的上限位环6及下限位环7的内圈上设有扶正环11,所述的扶正环11与所述的打捞锚杆3滑动接触,可保持打捞锚杆3位于竖直方向上。
所述的上接头1与所述的打捞筒2的连接处设有转动环12,所述的打捞筒2与所述的上接头1相对转动,打捞筒2在打捞时可根据实际位置进行旋转。
所述的锥形引导头5及打捞锚杆3的中央设有冲水通孔13,可用于冲水洗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卡瓦可进可退,提高了打捞管状落物的成功率,提高打捞作业的效率和成功率,不损伤井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刚;李兴彦;刘玲,未经孙刚;李兴彦;刘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7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锤片式粉碎机以及粉碎系统
- 下一篇:太阳能跟踪旋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