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分布式调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5001.9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6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刚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血型 分析 分布式 调度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型分析仪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分布式调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血型检测技术可以分为玻片法、试管法、微板法和血型试剂卡法等。玻片法和试管法是出现较早的血型分析技术,具有检测条件简单的优点,但是其加样过程往往通过手动实现,反应结果的判断通常是通过人眼来判断,其自动化程度不高,人为因素干扰比较严重,且结果的判断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强。微板法是后来发展起来的血型分析技术,但是采用微板法进行血型分析时反应后的微型小板保存不方便,不符合输血要求的可溯源性。
血型试剂卡法是凝胶过滤技术和红细胞凝集反应相结合的产物。血型检测时,红细胞在血型试剂卡中凝胶分子筛的上部发生凝集反应。由于凝胶分子筛的间隙大小只能允许游离的红细胞通过,因此在反应结束后,如果红细胞沉积在试剂卡底部,则表明未发生凝集反应,反应结果呈阴性;如果红细胞停留在试剂卡上部或中间,则表明发生凝集反应,反应结果呈阳性。
血型试剂卡法是目前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先进的血型检测技术。但是,该方法要在医院临床检测过程中进行广泛推广,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包括血型检测原理的培训、临床应用实例的介绍、血型试剂卡的量产和配套的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的研制等。其中,该方法的血型检测原理已经在国内的多本出版物中进行了阐述,而其在许多医院的临床应用实例的介绍也出现在了很多期刊中。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公司研制成功了采用该方法的血型试剂卡,并且开始了大规模的量产。但是,与之配套的国内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尚未出现,这极大的限制了该方法在国内的推广进程。
目前,国内现在大部分医院还在使用手动方式完成配血检验,这大概占到国内医院总数的90%;剩下10%的医院,大部分都使用着国外为数不多几家公司的仪器。另外,根据每年国内输血量的统计结果可推知,国内医院对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的需求量每年将在几百台以上。同时,国内尚无科研机构自主研发过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其涉及的许多关键技术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这其中就包括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复杂控制系统的调度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血型分析仪复杂控制系统的有序调度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分布式调度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分布式调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PC主机,多路串口卡和六个CPU主控制器,所述PC主机与所述多路串口卡相连接,所述PC主机通过所述多路串口卡分别连接六个所述CPU主控制器,六个所述CPU主控制器分别独立连接六个功能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CPU主控制器包括:CPU1、CPU2、CPU3、CPU4、CPU5和CPU6,其中,所述CPU1独立连接取样针机械臂模块,所述CPU2独立连接机械手机械臂模块,所述CPU3独立连接样品试剂管理模块,所述CPU4独立连接温育仓控制模块,所述CPU5独立连接离心机控制模块,所述CPU6独立连接图像采集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CPU1、CPU2、CPU3和CPU5采用C8051F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Altera MAX II系列CPLD 作为扩展芯片,所述CPU4、CPU6采用C8051F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多个CPU控制器独立地对各个分布模块进行控制,同时采用PC主机通过多路串口卡对多个CPU控制器进行分布式调度,实现了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快速稳定的工作,具有控制精度高、检测速度快、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功能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PU1的控制功能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PU2的控制功能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PU3的控制功能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PU4的控制功能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PU5的控制功能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PU6的控制功能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50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雨触发式径流自动采样器
- 下一篇:高效脱除微量污染物的湿式电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