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弹性推针杆与定位凹槽的挺针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4243.6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贵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贵丰 |
主分类号: | D04B15/70 | 分类号: | D04B15/7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3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弹性 推针杆 定位 凹槽 挺针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针织横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弹性推针杆与定位凹槽的挺针片。
背景技术
一般经济型电脑针织横机的针床上每一条针槽内都装有织针、选针片,在有预选针的经济型电脑针织横机的针床上每一条针槽内除都装有织针、选针片外,在织针与选针片之间还装有挺针片(参见图3、图4)。挺针片的一种工作状况是,在每一行编织过程中,一般后边的选针器都要对下一行参加编织的织针进行预选针,预选针过程是选针器先对下部的选针片进行预选,预选上的选针片通过下部的选针三角上的外侧升针斜面上升,或通过选针器外侧的推针三角的升针斜面上升,推动中部的挺针片预先上升至工作位,待机头返回时,原已经上升至工作位的挺针片受中部起针三角作用上升,推动上部的织针进入工作位进行成圈编织或送圈(翻针)编织。挺针片的另一种工作状况是,直选针选上的选针片通过下部的选针器内侧的推针三角上升,推动中部的挺针片上升至集圈或接圈工作位,受中部的三角作用推动上部的织针进入工作位进行集圈或接圈编织。已有技术中的挺针片如公开日为2012年07月04日,公开号为CN 202298052 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针织横机的山板装置中的挺针片(该专利中称为选针用第一针脚)(参见图5)、公开日为2012年08月15日,公开号为CN 202380200 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针织电脑横机的编织三角系统中的挺针片(该专利中称为过渡针脚)(参见图6)、公开日为2013年5月8日,公开号为CN 103088535 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电脑横机三针道及双向移圈技术的编制控制机构中的挺针片(该专利申请中称为中间挺针片)(参见图7)等。上述这些已有技术挺针片一是通过预选针方式把挺针片在上一行已经上升至工作位,要待机头返回时再通过中部的起针三角上升把上部的织针推至工作位,二是直选针把挺针片上升至工作位,预选或直选后停止在工作位置上的挺针片都不会立即受三角作用上升,都要停止一段时间或等离其一段距离的三角到来,这期间一般都是靠挺针片尾部的杆打弯形成的弹性或铣薄变弯形成的弹性卡在针槽中,防止下落或下窜。但由于一:挺针片弹性有松有紧;二:挺针片新时弹性较好,但用的时间长了,有的弹性会下降;三:没有定位凹槽;这样挺针片有时难免会下落或下窜,引起漏针或撞针,严重影响机器正常编织与使用,使机器的编织质量与编织速度及机器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致使使用上述此类多种专利三角板的横机不能推向市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寿命较长的具有弹性推针杆与定位凹槽的挺针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弹性推针杆与定位凹槽的挺针片,它包含一平面片状的基体,基体由前半部的前片身与后半部的后片身组成。在基体中间上部设有一供三角推抵的片锺,在片锺左侧上部设置一个弹性推针杆,在弹性推针杆上部内侧高处的上侧边上设置一工作位定位凹槽,在弹性推针杆上部靠外侧高处的上侧边上设置一不工作位定位凹槽,在弹性推针杆端部设计成一矩形推针部,在弹性推针杆下方设置一长槽。
优选的是,所述基体后半部的后片身设计呈折弯状的弹性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弹性推针杆上部侧边设计呈高低阶梯形,外侧高内侧低。高低阶梯形上侧边中间用斜面与圆弧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作位定位凹槽槽底与不工作位定位凹槽槽底均与弹性推针杆上部内侧低处的上侧边持平。工作位定位凹槽槽底与不工作位定位凹槽槽底均为圆弧;工作位定位凹槽中部左右侧为倒八字形斜面,斜面与上侧边用圆弧连接;不工作位定位凹槽中部右侧为半个倒八字形斜面,斜面与上侧边用圆弧连接,不工作位定位凹槽中部左侧为一与槽底圆弧同心同半径的圆弧,圆弧与上侧边用圆弧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弹性推针杆端部的底平面,与基体片身的下侧边留有一定的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的弹性推针杆端部另一种方案设计成一矩形,端部上方靠外侧设计一向下低的台阶,端部的底平面与基体片身的下侧边留有一定的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的长槽,槽的靠外侧设置呈开口状,槽的内侧设计呈圆弧形闭口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贵丰,未经徐贵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4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交联型生物基涂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
- 下一篇:照明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