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于散热的19英寸1U机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0639.3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0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赖裕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欧飞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于 散热 19 英寸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架式的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利于散热的19英寸1U机箱。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系统的散热系统设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机箱的体积大小,而对于机架式服务器来说,服务器体积大小直接决定了系统维护的成本。安装大体积的散热片或者风扇的方式增大了机箱的体积,而散热片的大小、风扇的功率也影响了散热效率的提高。随着计算机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机箱内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对于机箱散热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机箱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多台机箱叠在一起时散热效果差,不能实现良好通风,从而影响机箱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散热的19英寸1U机箱,该机箱能够克服现有设备的缺陷,增强机箱的散热效果,提高机箱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于散热的19英寸1U机箱,主要由箱体、进风口、排风口、插片盒构成,所述进风口共7个,第一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并列位于箱体侧面,第二进风口以及并列排布的第四进风口、第五进风口、第六进风口位于箱体顶部,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箱体顶部靠近第一进风口一侧,第七进风口位于与第三进风口相对的面,所述排风口共3个,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第三排风口并列位于箱体背面,所述插片盒于箱体正面插入箱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第四进风口、第五进风口、第六进风口、第七进风口以及并列排布的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第三排风口的布置方式,冷空气从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第四进风口、第五进风口、第六进风口、第七进风口进入,然后在温度自身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特性和并列排布的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第三排风口处风扇往外抽风的方式散发电源和各模块产生的热量,从而将机箱的内部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实现设备的降温效果。
所述并列排列的第四进风口、第五进风口、第六进风口处箱体为弯折下沉形状。第四进风口、第五进风口、第六进风口处采用弯折下沉式设计能够增大进风面积,克服多台机箱叠在一起设备散热效果差的缺陷,通过盖板弯折结构使叠在一起的设备也能够通风,达到良好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设备的降温效果。
还包括所述插片盒正面设置有并排的多组光模块接口,所述插片盒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上。通过设置多组光模块接口可以在安装维护部分设备时不影响其他器件的正常工作,使用螺栓固定的方式,简化了插片盒安装维护时的操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进风口采用弯折结构,克服了多台机箱叠在一起时设备散热效果差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通风口设计合理,能够使机箱内部热量顺畅排出,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3)本实用新型设计体积小,结构简单,减小了机箱体积,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1—第一进风口;2.2—第二进风口;2.3—第三进风口;2.4—第四进风口;2.5—第五进风口;2.6—第六进风口;2.7—第七进风口;3.1—第一排风口;3.2—第二排风口;3.3—第三排风口;4—插片盒;5—光模块接口;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利于散热的19英寸1U机箱,主要由箱体1、进风口、排风口、插片盒4构成,所述进风口共7个,第一进风口 2.1、第三进风口 2.3并列位于箱体1侧面,第二进风口 2.2以及并列排布的第四进风口 2.4、第五进风口 2.5、第六进风口 2.6 位于箱体1顶部,所述第二进风口 2.2位于箱体1顶部靠近第一进风口 2.1一侧,第七进风口 2.7位于与第三进风口 2.3相对的面,所述排风口共3个,第一排风口 3.1、第二排风口 3.2、第三排风口 3.3并列位于箱体1背面,所述插片盒4于箱体1正面插入箱体1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欧飞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欧飞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06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健苹果醋
- 下一篇:采用浮动电势介电泳规模化装配制造ZnO基纳米器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