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0528.2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0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尤林;王仁坤;陈丽萍;尹华安;胡云明;张冲;庞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积 体边坡 智能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谷肩堆积体边坡综合治理中,排水是重要的工程处理措施之一。堆积体边坡排水措施中,一般有浅表排水和深层排水两种,深层排水主要是排出堆积体内地下蓄水。地下水位过高,将降低边坡安全系数甚至引起边坡失稳;但对于有人居住的情况,水位过低又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造成影响;而且排水量过大可能引起堆积体的性状发生变化,造成地表产生局部沉降变形现象。
目前,对于有人居住的谷肩堆积体边坡深层水处理,一般采用先排水,然后修建引水渠和蓄水池解决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及治理可能出现的新边坡问题。
此种方式,要求有稳定的水源,其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或经处理达到饮用标准),修建引水渠和蓄水池及后续的处理措施,生活、生产用水成本高;同时需治理可能出现的新边坡问题,增加边坡治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兼顾居民用水和及时排出堆积体内多余地下水的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包括堆积体边坡坡脚下部岩层内布置的排水平洞,排水平洞位于基覆界线的下方,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的上部位于基覆界线的上方的堆积体内,排水管的上部的侧壁上开有多个进水孔,排水管的上部的侧壁被土工布包裹,排水管的底部位于排水平洞内,排水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处设置有排水阀,排水平洞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阀开闭的控制器以及用于检测排水管内水压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
通过控制器,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水压值判断是否要排水。当地下水位上涨到一定高度时,排水管内的水位也上涨到一定高度,这时传感器检测到相应的水压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排水阀开启,这时,地下水可借由排水管进入排水平洞,然后排出。排水平洞可与外部水库或河流或其它地面排水设施连通,将地下水顺利排走。当地下水位下降到一定值时,传感器检测到相应的水压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排水阀关闭。从而保证地下水位保持在一定高度,便于居民用水。
进一步的是:传感器设置在排水平洞顶部对应的排水管内。
进一步的是:排水管与岩层之间的缝隙内分别设置有进浆管和出浆管,进浆管的下端和出浆管的下端分别与排水平洞连通,出浆管的上端高于进浆管的上端且出浆管的上端位于基覆界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兼顾居民用水和及时排出堆积体边坡下方多余地下水,可防止水位过高影响边坡稳定,又能避免排水量过大造成地表局部变形,同时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避免因解决生活、生产用水及边坡二次治理而增加成本,为此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经济实用、安全可靠且设备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方式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排水管上部设置进水孔和土工布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地面线1,地下水位线2,基覆界线3,岩层4,堆积体5,排水管6,出浆管7,进浆管8,控制器9,传感器10,排水阀11,排水平洞12,进水孔13,土工布14,排水孔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谷肩堆积体边坡智能排水系统,包括堆积体边坡坡脚下部岩层4内布置的排水平洞12,排水平洞12位于基覆界线3的下方,还包括排水管6,排水管6的上部位于基覆界线3的上方的堆积体5内,排水管6的上部的侧壁上开有多个进水孔13,排水管6的上部的侧壁被土工布14包裹,排水管6的底部位于排水平洞12内,排水管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5,排水孔处设置有排水阀11,排水平洞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水阀开闭的控制器9以及用于检测排水管内水压的传感器10,传感器10与控制器9相连。如图1中可以看出,地面线1与基覆界线3之间的区域为堆积体5。基覆界线3下方为岩层4。设置时,在排水平洞12上方开设排水孔,排水孔一直延伸至堆积体内,例如可延伸至正常地下水位线以上1米至3米(或堆积体5内10米至15米),在排水孔内安装排水管6,排水管6可用PVC管或钢管等。排水管6的顶部位于排水孔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05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