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0327.2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9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民;邱永锋;郑秀谦;朱传斌;周毅;罗志晓;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隔热 装置 电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IH(Induction Heating,电磁加热)类电饭煲等电热设备的电磁加热线圈与电路板,在电磁加热线圈通电工作后该线圈会发热,线圈所产生的热量会直接辐射到电路板上,从而使得电路板温升过高,进而会使得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严重影响了电饭煲等电热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线圈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热辐射会导致电路板温升过高、以致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寿命减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其包括:
加热装置;
通过电源板支架连接在壳体之上的电源板;
以及,设置在加热装置与电源板之间的用于阻挡热辐射的隔热片,所述隔热片固定安装在壳体或电源板支架或加热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线圈。
优选地,所述电源板通过螺钉、卡扣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电源板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隔热片通过螺钉、卡扣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壳体或电源板支架或加热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在加热装置和电路板之间通过加入隔热材料,防止由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向电路板进行热辐射,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电路板容易受加热装置发热的影响导致电器元器件寿命变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板与电源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其包括:
加热装置1;
通过电源板支架4连接在壳体(图中未示出)之上的电源板3;
以及,设置在加热装置1与电源板3之间的用于阻挡热辐射的隔热片2,所述隔热片2固定安装在壳体或电源板支架4或加热装置1上。
所述加热装置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采取各种加热技术的加热设备,例如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装置1为电磁加热线圈。
所述电源板3上设置有各种电器元器件,其已经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本文对此不作细述。
所述隔热片2由隔热材料制成,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材料还兼具电磁屏蔽功能。在加热装置1在加热过程中,所述隔热片2用于阻挡由加热装置1向电源板3方向的热辐射或者电磁辐射,从而防止电源板3上的电子元器件温升提高过快。
在具体装配时,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板3通过螺钉、卡扣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电源板支架4上。
以及,所述隔热片2也通过螺钉、卡扣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壳体或电源板支架4或加热装置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该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热壶等电热产品,例如,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隔热装置的电热设备为电饭煲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0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