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极化壁挂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59110.X | 申请日: | 2013-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0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邓遥林;胡成军;张杰;陈丽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H01Q1/36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肖明洲 |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化 壁挂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GSM、CDMA、DCS、PHS、CDMA2000、WCDMA、TD-SCDMA、WLAN、LTE室内覆盖系统的双极化壁挂天线。
背景技术
双极化壁挂天线作为MIMO技术应用于WLAN、LTE无线通信系统的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网络的覆盖效果,而现有的双极化壁挂天线采用低频单极化振子、高频双极化振子和微带合路器的方案实现宽频特性和双极化特性,采用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①微带合路器的引入增加了天线的成本,同时天线的损耗也随之增大,最终导致天线增益降低;②该天线代替目前现网中的单极化天线时,将对GSM、CDMA、DCS网的覆盖效果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2G、3G、4G网络的室内覆盖要求,同时装配和调试方便、成本低廉的双极化壁挂天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极化壁挂天线,包括底板、辐射体及天线罩,底板设于辐射体下方,作为辐射体的反射器,天线罩设于辐射体上方将辐射体包含在内;所述辐射体包括一个垂直极化天线和一个水平极化天线。
所述垂直极化天线包括非对称振子(3)、第一寄生单元(4)、耦合单元(5)和双导线(6),非对称振子(3)与双导线(6)相连,第一寄生单元(4)和耦合单元(5)关于非对称振子(3)的中心对称排列,天线由同轴线缆提供激励;所述水平极化天线包括对称振子(7)、第二寄生单元(8)、巴伦(9)和介质基板(10),对称振子(7)和第二寄生单元(8)印刷在介质基板(10)的底层,巴伦(9)印刷在介质基板(10)的顶层,天线由同轴线缆提供激励。
非对称振子(3)、第一寄生单元(4)、第二寄生单元(8)、双导线(6)、介质基板(10)固定在天线罩(1)上,耦合单元(5)固定在底板(2)上。
所述非对称振子(3)的两臂为非对称结构,上臂为规则长方形;下臂为非规则长方形,下臂包括规则长方形以及位于规则长方形左右对称的2个小长方形,小长方形的末端向底板方向弯折,弯折角度范围为0-90°。
所述第一寄生单元(4)包括5个以上的金属片和金属条,金属片位于非对称振子(3)的上方,金属条位于非对称振子(3)的两侧。
所述耦合单元(5)包括4个以上“匚”形金属条。
所述介质基板(10)平行或垂直于底板(2),对称振子(7)的振子臂与非对称振子(3)的振子臂相互垂直。
所述垂直极化天线和水平极化天线沿底板的纵向、横向或任意方向排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垂直极化天线:双导线与对非对称振子相连,通过底板的反射实现能量的定向辐射,寄生单元和耦合单元对称分布在非对称振子的周围,用于扩展频带宽度,天线的工作频段为806-960MHz&1710-2700MHz。
水平极化天线:对称振子和寄生单元印刷在介质基板上,采用微带巴伦提供耦合激励,同轴线的芯线与微带巴伦相连,外导体与对称振子相连,通过底板的反射从而实现能量的定向辐射,寄生单元用于扩展频带宽度,天线的工作频段为1710-2700MHz。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直接代替目前现网中所有的单极化壁挂天线,且覆盖效果保持不变;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廉;
3、本实用新型具有双极化特性,支持LTE、WLAN802.11n标准中的MIMO技术,可有效提高室内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4、本实用新型系统兼容性好,既支持目前国内所有主流移动通信系统,也支持包括TD-SCDMA、LTE、WALN等在内的新系统,可有效延长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天线罩的示意图;
其中:1-天线罩;2-底板;3-非对称振子;4-第一寄生单元;5-耦合单元;6-双导线;7-对称振子;8-第二寄生单元;9-巴伦;10-介质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9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板接地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叠层片式双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