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楼逃生缓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8400.2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园;刘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14 | 分类号: | A62B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逃生 缓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楼逃生缓降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但高楼火灾事故也随之上升,由于缺乏有效的救援逃生手段,高楼被困人员无奈跳楼事件急剧增加。目前的消防救援装备能力与高层建筑的发展严重失衡。消防救援装备的机动性差,加之周边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已经成为制约高楼火灾有效扑救和救援逃生的致命缺陷。
然而在众多的消防营救器具中,如机械云梯、空中吊篮、气垫、溜轮等,从机动性和营救效率方面,溜轮可算得是最好的。溜轮,又叫缓降机,是一种类似于带支架的定滑轮的东西。它能根据需要灵活地安装到任何一个外向型逃生口(如窗口,而有些地方是无法架云梯和做吊篮的),而后将通过“溜轮”的绳索一端连接配带简易安全带的被困人员,另一端由地面或楼上的消防营救人员控制,缓慢地将被救者降至地面。但仍有以下几点不足:①它仍属消防营救的范畴,它的安装和使用都需专业的技能,没有广泛的可操作性;②等待营救和安装调试会浪费掉宝贵的逃生时间资源;③每营救一个人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营救人员协调工作,且每次只能救一人,这会降低营救的效率;④无法在有烟火层的地方实施营救。
根据目前的消防理念,人们在楼房火灾中一旦被困,首先要火场自保,其次就是等待和寻求消防营救。然而无数的事实证明,不管消防营救行动的质量如何,都很难满足所有被困者的求生愿望,这也是楼房火灾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使人们在楼房火灾中被困后及时地通过一种安全快捷的方式逃出去,实现不等不靠的主动自救逃生,是减少楼房火灾中人员伤亡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缓降机存在安装调试复杂、需要多人协助、操作性差、耗费时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需外人协助、安装及操作简单、节约时间的高楼逃生缓降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楼逃生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下滑机构、制动机构、安装在大楼外部的逃生绳,所述的壳体包括左内板、与左内板扣合的右内板;所述的下滑机构和所述的制动机构均安装在所述的壳体内部,所述的下滑机构包括尾部带有通孔的推杆、压板、带有摩擦带的第一挡板,所述的推杆安装在壳体内部沿逃生绳垂直方向水平移动的滑动轴上,并且位于推杆的上方和下方的壳体内分别设有上固定销和下固定销;所述的压板上的安装柄插接在推杆前部的套筒内;所述的第一挡板固定在所述的壳体内部,并且第一挡板的摩擦带与逃生绳接触,所述的压板靠近逃生绳移动时所述的压板压紧第一挡板的摩擦带和逃生绳;
所述的制动机构包括手动压力杆、预紧弹簧、铰链压杆头、水平导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弹簧固定圈,所述的手动压力杆上端铰接在铰链压杆头上、末端伸出壳体,所述的铰链压杆头的一侧套在水平导杆的一端、另一侧的凸块穿过第二支撑板抵在逃生绳上;所述的水平导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壳体上;所述的预紧弹簧套接在所述的水平导杆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的弹簧固定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铰链压杆头相连;所述的弹簧固定圈安装位于水平导杆末端的第一支撑板上。
所述的铰链压杆头与逃生绳接触的位置设有带有摩擦带的第二挡板的摩擦带接触;所述的第二挡板的摩擦带与逃生绳接触;所述的铰链压杆头靠近逃生绳移动时所述的铰链压杆头压紧第二挡板的摩擦带和逃生绳。
所述的手动压力杆限制在壳体内部的第三固定销和第四固定销之间活动,所述的预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的手动压力杆抵在第三固定销上;所述的预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的手动压力杆抵在第四固定销上。
所述的壳体底部带有手柄,手柄上端通过手柄基板固定在壳体内,手柄的下端伸出壳体。
所述的逃生绳采用防火尼龙钢丝绳制成。
所述的下滑机构产生的摩擦力与逃生人员的体重成正比。
使用者的挂绳通过上固定销、下固定销、推杆形成V型结构,并且V型结构的缺口面向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8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PID光伏组件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