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窑全静环窑头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8378.1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徐靖;朱国民;闫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4 | 分类号: | F27B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窑全静环窑头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泥熟料生产线回转窑设备上回转窑窑头与静态窑头罩之间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泥工业中,回转筒体与固定件之间的密封在烧成系统中显得非常重要,如果窑头密封不好,大量灰尘的四处飞扬、大量冷风的进入,加大了热耗,浪费了煤电,给成品质量带来了隐患,极大地影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而窑头密封装置要适应高温、高粉尘、负压的工艺环境,同时窑筒体存在着回转、摆动和轴向窜动等复杂运动,回转部件与固定件之间存在不断变化的径向和轴向间隙。传统钢片密封“动静”组合环板的组合方式,存在其弊端:筒体直径大,结构相对复杂,在热变形影响下,活动环板在筒体回转、摆动和轴向窜动时运动不畅,影响密封的效果,且与其它部件不停地摩擦会严重影响回转窑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钢片密封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提出了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回转窑全静环窑头密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转窑全静环窑头密封装置,包括筒体、风冷套、密封钢片、套筒、箱体、窑头罩壁;在筒体和密封钢片之间设置了风冷套,风冷套轴向径向定位安装在筒体的外部,密封钢片、套筒、箱体依次用螺栓连接,箱体焊接在窑头罩壁上,箱体包括环板、箱体壳板;套筒包括密封钢片连接板、套筒竖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为静止环板,所述的套筒竖板、静止环板、窑头罩壁平行且垂直于箱体壳板;静止环板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个;在套筒竖板与静止环板之间,静止环板与静止环板之间,静止环板与窑头罩壁之间形成有腔体,腔体的数量为大于等于3个;套筒竖板、静止环板、窑头罩壁和风冷套之间形成狭窄的通道。由内部的若干道静止环板、套筒的竖板和窑头罩壁形成了多个体积膨胀的腔体,能有效地阻止粉尘颗粒进入密封钢片,大幅度提高了密封效果,有效减小密封钢片的磨损,减少易损件的更换频率。
所述的密封钢片由两层耐热不锈钢片交叠而成,中间夹有碳硅铝复合板。大大加强了密封的效果。
所述的套筒竖板和密封钢片连接板形成锥形体,即套筒竖板和密封钢片连接板的连接角小于900,在密封钢片连接板上且位于套筒竖板和密封钢片连接板连接的锥角处环向均匀开有多个通孔,即环向开孔。更易于将少量积灰从环向开孔中迅速排出密封钢片。
在所述的风冷套的前端和窑口护板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在风冷套的尾端设有带调节螺栓的支座。在轴向、径向将风冷套和筒体紧紧连接在一起。在风冷套的喇叭口处鼓入冷风,有效降低密封装置和窑口护板的温度,有利于延长密封装置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窑全静环窑头密封装置,包括筒体1、风冷套2、密封钢片3、套筒4、箱体5、窑头罩壁6;在筒体1和密封钢片3之间设置了风冷套2,风冷套2轴向径向定位安装在筒体1的外部,密封钢片3、套筒4、箱体5依次用螺栓连接,箱体5焊接在窑头罩壁8上,箱体5包括环板、箱体壳板5-2;套筒4包括密封钢片连接板4-1、套筒竖板4-2。
所述环板为静止环板5-1。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箱体5内的静止环板5-1取代了传统的“动静”组合环板的组合方式。
所述的套筒竖板4-2、静止环板5-1、窑头罩壁6平行且垂直于箱体壳板5-2;静止环板5-1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个;在套筒竖板4-2与静止环板5-1之间,静止环板5-1与静止环板5-1之间,静止环板5-1与窑头罩壁6之间形成有腔体9,腔体9的数量为大于等于3个;套筒竖板4-2、静止环板5-1、窑头罩壁6和风冷套2之间形成狭窄的通道2-1。当含尘气体进入该通道经过空间较大的腔体9时,使气流速度下降,从而能迅速沉降粉尘颗粒,能有效地阻止粉尘颗粒进入密封钢片3,大幅度提高了密封效果,有效减小密封钢片3的磨损,减少易损件的更换频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密封钢片3由两层耐热不锈钢片3-1交叠而成,中间夹有碳硅铝复合板3-2,大大加强了密封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8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