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餐饮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8092.3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2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国亮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饮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餐饮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一直是当今社会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餐饮业的污水,因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果将其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且对城市污水管网也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为此,现有技术设计了一些污水处理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授权公告号CN201713354U,授权公告日2011年1月19日,实用新型名称为“油水分离器”,其包括油水分离池,油水分离池的左端上方设有污水管口,污水管口的下方设有杂物滤网,油水分离池内由左至右设有四道隔板,第四道隔板的右侧是储水区;第一道隔板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通道;第二道隔板下端设有通道,上端设有油槽,油槽上设有出油口;第三道隔板下端与池底密封连接,上端设有滤油器,滤油器的下面设有滤网,滤网的中部与第三道隔板的上端连接,滤油器的左侧设有挡板,滤油器的右侧与第四道隔板连接,第四道隔板下端设有通道;油水分离池的右侧设有出水管口。该油水分离器主要是利用油水密度不同的原理进行设计,虽然能够实现油水分离,但仅依靠油水密度的原理所能达到的油水分离效果是有限的,故有待改进,以提高油水分离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餐饮油水分离装置,使其解决现有同类设备油水分离效果欠佳,结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餐饮油水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除渣网框、过滤器,箱体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箱体由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分隔形成进水腔、第一处理腔、第二处理腔、出水腔,所述除渣网框置于所述进水腔内,所述第一处理腔、第二处理腔各自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沉降区和过滤区,隔板与箱体内分隔第一处理腔、第二处理腔的壁板垂直,且隔板底部与箱体底面之间形成导通沉降区底部和过滤区底部的通道;所述过滤器置于过滤区内,第一处理腔的沉降区与所述进水腔顶部相通,第一处理腔的过滤区与第二处理腔的沉降区顶部相通,第二处理腔的过滤区与所述出水腔顶部相通。通过采用上述多个腔室,并将其中的两个腔室再划分为沉降区和过滤区,使得含油污水在有限的范围内以双S形的流向经过多次沉降除油和过滤,增加了含油污水在设备内的过水面积,得到多次处理和油水分离,有效降低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指标,达到较好的除油和污水处理效果。
所述过滤区的侧面设有放置过滤器的凸台,过滤器置于过滤区内与凸台相抵限位。
过滤器的方案一结构为:所述过滤器由框体,及悬挂于框体内的过滤填料构成。
过滤器的方案二结构为:所述过滤器包括上端开口的长方体框体、过滤填料,框体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微滤孔,框体内设有沿框体底部至顶部呈波浪形的滤板,滤板的各波峰、波谷处与框体内壁贴合 ,且滤板与框体内壁之间形成三角空间,三角空间内放置过滤填料;滤板的板面设有引导水从框体底部至顶部呈波浪形流向的通水孔。方案二相比方案一,通过在滤板三角空间内设置过滤填料,随着水流自下而上的冲击,过滤填料在三角空间里上下不断地滚动碰撞,小颗粒飘浮油珠在沿着滤板斜面上浮过程中随着过滤填料的滚动,不断地碰撞、剪切、集结,最后相互集聚成大颗粒油珠,沿着滤板斜面浮到水面,达到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同时污水中的细微悬浮物被放置在内部的过滤填料层层吸附过滤,减少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上述方案二结构中优选的通水孔设置方案为:将所述通水孔设置于所述滤板靠近波峰、波谷的位置。
为方便对方案二中过滤器的清洗操作,所述滤板的顶部设有将滤板从框体顶部取出的提手。
进一步地,该餐饮油水分离装置的所述隔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处理腔、第二处理腔为插接配合,即第一处理腔、第二处理腔的壁面均设有插接隔板的导向限位座;所述隔板顶部铰接一用于遮盖所述处理区顶部的翻盖,翻盖的表面设有手柄。通过将隔板设计为与第一处理腔、第二处理腔可拆卸的结构,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处理腔内无障碍地清理废油渣及更换维修,通过在隔板顶部铰接带手柄的盖板,起到除臭,以及方便隔板从处理腔内取出。
所述隔板与过滤器为同一连体,方便在装入隔板时一并将过滤器装入,减少了装配的繁琐。
所述第一处理腔、第二处理腔的底面设置为由过滤区向下倾斜至沉降区。通过这样设置,防止杂质堵塞隔板下方的通道,同时将杂物集中在沉降区内,方便清捞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国亮,未经冯国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8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兜式自动翻板机
- 下一篇:一种纸管上下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