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止基坑排桩变形的支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8025.1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8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彦凯;马全丽;李仔仪;王险峰;孙志波;班召辉;王冲;秦翀;韩秀军;武佳斌;王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韩素琴 |
地址: | 30030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止 基坑 变形 支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中加固地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基坑排桩变形的支护机构。
背景技术
基坑搭建排桩是建筑施工中最基础的步骤,也是完成高质量的建筑体的保证。基坑的作用力直接影响到排桩的稳固性。当对基坑的地基频繁的开挖时,相邻的排桩因受地基内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向内变形弯曲。传统方法是通过钢管横撑在相邻的排桩之间。如果排桩之间的内力过大,钢管横撑有可能被迅速地弹出,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即便钢管横撑顺利地架在排桩之间,当对钢管横撑进行拆装时,需要将其切割来释放排桩内力,耗费人力,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切割后的钢管横撑再次利用时,因其长度缩短需要焊接补齐长度。如果焊接工艺差,补接后钢管横撑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折断,无法保证排桩的稳固性。如何在相邻的排桩之间安全、快速的进行支护已成为建筑领域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基坑排桩变形的支护机构,该机构不仅杜绝了反复切割钢管横撑,而且使得钢管横撑可以重复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止基坑排桩变形的支护机构,包括排桩本体、钢管横撑,所述横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所述第一千斤顶连接有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千斤顶连接有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千斤顶与所述第二千斤顶分别通过法兰盘与所述钢管横撑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端部与所述第二千斤顶端部分别通过围檩与所述排桩本体连接。
所述钢管横撑上设置有两个以纵轴为中心线对称的吊装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管横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后,使得横撑两端可以自如伸缩调节长度,避免了反复切割、焊接钢管横撑,提高了生产效率,节材环保。第二,本实用新型还避免了因排桩内部压力过大将钢管横撑弹出的危险,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证。第三,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建筑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1—钢管横撑 21—第一千斤顶 22—第二千斤顶 31—第一动力装置32—第二动力装置 4—法兰盘 5—吊装孔 6—围檩 7—排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基坑排桩变形的支护机构,包括钢管横撑1、排桩本体7,所述钢管横撑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千斤顶21和第二千斤顶22,所述第一千斤顶21连接有第一动力装置31,所述第二千斤顶22连接有第二动力装置3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31、第二动力装置32可采用高压电动油泵、电泵及手工压泵。所述第一千斤顶21与所述第二千斤顶22分别通过法兰盘4与所述钢管横撑1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千斤顶端部21与所述第二千斤顶端22部分别通过围檩6与所述排桩本体7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围檩可采用型钢。所述钢管横撑1上设置有两个以纵轴为中心线对称的吊装孔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首先,吊车通过吊装孔将整个支护机构安装在指定位置;第二,利用高压电动油泵调整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的长度,同时不断对两个千斤顶施压,将围檩的宽度加大直到符合工程要求,同时将两端设接头的钢管支撑安装在本支护机构的位置上,并通过三角支架与围檁搭接、固定;第三,释放压力,使得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收缩到初始状态,将本支护机构从围檩中拆除下来。第四,重复上述第一至第三步骤,依次安装剩余的钢管支撑。第五,拆除支撑钢管时,先将三角支架焊除,再将本支护机构吊装到钢管支撑的位置后,通过高压电动油泵对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施压直到能将钢管支撑拆除,最后释放压力将本支护机构拆除。第六,重复上述第五步骤,依次拆除剩余钢管支撑为止。
以上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意性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 设置方式均可能发生某些改变,而其他人员在其启示下也可能做出相似设计。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宗旨,所有显而易见的改变及其相似设计,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80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汽车用氢燃料制备系统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的制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