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模板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7592.5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3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付亚福;赵晓彬;劳锦洪;邓汝锦;林谷;谢家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胡杰 |
地址: | 5100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模板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模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今的建筑工程中,各地标志性体育场馆、表演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日益增多。其中阶梯式构造造型、混凝土看台,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看台,对垂直度及通长方向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以加强侧面支模体系稳定性的方式,来实现对混凝土看台的垂直度和通长方向平整度的控制。加强侧面支模稳定性的措施,主要由普通对拉螺栓和对顶木枋组成。安装时,先安装侧模板及背楞,然后安装上下两道对拉螺栓,接着调整好侧模板平整度与垂直度,并逐渐收紧对拉螺栓,同时把对顶木枋钉在侧模板的背楞上,形成反力,保证侧模板的刚度,避免成品变形。具体如图1所示。
使用现有的模板固定装置或工艺存在如下缺陷:
1、在固定模板时需要用到对顶木枋,而由于开料时存在不可避免的较大误差,部分对顶木枋在连接的位置会出现较大空隙,并且对顶木枋与背楞之间只用铁钉进行连接,令强度相对较弱。在使用振棒振动混凝土浇筑时,会出现跑模现象,最终导致混凝土看台垂直度与平整度出现偏差。
2、施工前,对顶木枋增加了材料的用量及物资的运输费用。施工完成后,由于对顶木枋长度较短,很难再使用在其他支模部位上,亦难以作为周转料使用,造成了材料较大的浪费。
3、传统的模板固定装置,采用普通PVC套管作为保护套套在对拉螺杆上,而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对拉螺杆两端预留一定位置来收紧螺母,故出现了普通PVC套管无法完全覆盖的区域,在混凝土浇筑时有可能对对拉螺杆裸露区域造成破坏,大大降低了对拉螺杆的重复利用率,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模板固定装置,该混凝土模板固定装置能够实现简单实用的模板对顶方式,从而能较好地实现看台混凝土的垂直度以及平整度,同时还有利于简化模板固定工艺,节省使用材料。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模板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该连接杆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区位,在每个固定区位上均安装有第一约束部件和第二约束部件,第一约束部件和第二约束部件之间形成约束区间。
所述的混凝土模板固定装置主要应用于阶梯式混凝土模板的固定工艺中。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时,在安装侧模板及其背楞的同时,将两根连接杆分别上下穿设侧模板及其背楞,然后在相应的固定区位上逐步收紧第一约束部件和第二约束部件,将侧模板和/或侧模板的背楞约束收紧在约束区域内,实现两个相邻的侧模板之间简单可靠的对顶,因而,在阶梯式混凝土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时,能够防止跑模现象的发生,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混凝土的垂直度及平整度。同时,由于使用该固定装置对模板进行固定则无需再使用对顶木枋,这有利于简化固定工艺,节省使用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杆为对拉螺杆,该对拉螺杆至少在其固定区位上设有螺纹,所述的第一约束部件和第二约束部件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区位上。因而,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能够较好地实现第一约束部件和第二约束部件将侧模板和/或侧模板的背楞逐步收紧在约束区间内,进而有利于简单可靠地实现相邻的两个侧模板之间的对顶。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杆为全螺纹对拉螺杆。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约束部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的第二约束部件包括第二螺母,该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的连接杆上。因而,通过两个螺母的双向约束作用,能够简单方便地实现将侧模板或/和侧模板的背楞约束收紧在约束区间内,有利于实现相邻两个侧模板之间的对顶。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约束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螺母相配合的第一平面介子,所述的第二约束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螺母相配合的第二平面介子,所述第一平面介子、第二平面介子分别套接在所述的连接杆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该第一平介子和第二平面介子之间形成所述的约束区间。因而,通过设置第一平面介子和第二平面介子能够更好地实现将侧模板或/和侧模板的背楞约束收紧在约束区间内。
优选地,还包括有伸缩PVC套管,伸缩PVC套管用于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上。因而,通过使用伸缩PVC套管代替普通PVC套管,有利于防止连接杆出现裸露区域,从而能够防止混凝土浇注在所述的连接杆上,这能够提高连接杆的重复利用率,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所述的“第一”约束部件,“第二”约束部件,“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平面介子,“第二”平面介子仅仅是对相关名称加以区分,并不作为对它们数量或顺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75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