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张拉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7182.0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肖云;唐祖文;罗意钟;黎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黔桥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陈希 |
地址: | 545112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作业的智能张拉泵站。
背景技术
预应力施工质量是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工序和首要条件。所有预应力筋都需要用油泵为千斤顶提供油压以便产生力,再施加给预应力筋,通过张拉锚固最终在结构上建立起预应力,从而达到锚固的目的。传统的油泵均采用人工操作,通过人工操作油泵的换向阀、节流阀来调整并控制压力,控制精度低、误差大,操作繁琐,安全性低、劳动效率低。
目前也有智能张拉泵站出现,但无法做到全自动,部分步骤还须人工操作,控制精度受到影响。
中国专利CN 201962955 U公开了一种智能张拉泵站,但在力值上升过程中,需要手动旋转节流阀,以控制加载速度的快慢,根据触摸显示屏的显示,人工正转或反转手动节流阀,将加载速度控制在需要的范围内。在保压后需继续张拉时,又要重新设定张拉压力,再次按动按钮。回程时也要再次按动按钮。因此,还不能实现全智能自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张拉过程无须人工干预,精确、安全、高效的智能张拉泵站。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动机、控制柜、显示触摸屏、控制中心、泵站的集成阀组包括电磁换向阀、安全阀、进油压力表、回油压力表、驱动千斤顶的输出压力油口、回油口,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变频器,所述变频器根据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改变频率对电动机进行调速;
在输出压力油口装有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值传送到控制中心,回油口装有压力继电器,在回油压力达到调定值时将电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
所述的控制中心包括:
数据输入单元:用于输入设定的张拉参数;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包括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压力继电器的电信号;
自动控制加载速度控制单元:根据采集到的压力传感器压力值、压力继电器电信号,向变频器发出指令对电动机进行调速;在千斤顶进行张拉时,接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输出对电磁换向阀进行控制的信号,直至达到设计的张拉力;在千斤顶回程到底时,接收压力继电器的电信号,输出对电磁换向阀进行控制的信号,切断电磁换向阀的电路,停止向千斤顶供油。
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的泵站集成阀组为一组,驱动一台千斤顶。
进一步的:所述的泵站集成阀组为两组,分别驱动两台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实现全自动的智能张拉,只需一次性设定张拉参数,一键操作,系统自动加载,自动保压,自动回程,张拉工作一次完成,启动后整个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准确、方便、快捷、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泵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阀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智能泵站控制面板示意图。
图4为智能泵站一泵一顶液压原理图。
图5为智能泵站一泵二顶液压原理图。
图6为智能泵站工作流程图。
图中:1、油泵箱体 2、泵体 3、压力传感器 4、安全阀 5、电磁换向阀 6、压力表连接管 7、蓝牙天线 8、进油压力表 9、回油压力表 10、电动机 11、控制柜 12、电源插头 13、车架结构 14、加油口15、回油压力表接口 16、压力继电器 17、回油管接口 18、进油管接口19、左控制阀组 20、右控制阀组 21、显示屏 22、操作按钮 23、操作面板 24、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5所示,所述的泵站集成阀组为两组,分别驱动两台千斤顶;包括电动机10、控制柜11、显示触摸屏21、控制中心、泵站的集成阀组包括电磁换向阀5、安全阀4、进油压力表8、回油压力表9、驱动千斤顶的输出压力油口、回油口。
变频器根据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改变频率对电动机10进行调速;
在输出压力油口装有压力传感器3将压力值传送到控制中心,回油口装有压力继电器16,在回油压力达到调定值时将电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
所述的控制中心包括:
数据输入单元:用于输入设定的张拉参数;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包括压力传感器3的压力值、压力继电器16的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黔桥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黔桥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71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