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练习仰泳的简易器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5979.7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4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宋爱玲;陈锴;祝岷虹;龙萍;董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69/14 | 分类号: | A63B6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练习 仰泳 简易 器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练习仰泳的简易器材,属于体育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仰泳,又名背泳,是一种人体仰卧在水中的游泳姿势,是很多游泳爱好者比较喜欢的一种姿势。仰泳的技术包括:仰泳身体姿势、仰泳腿部技术、仰泳手臂技术和仰泳配合技术,其中保持平稳的身体姿势是学习仰泳的重要环节之一,即尽量使身体与水平面平行。如果髋部下沉就会带来较大的阻力,而且使腿的负荷加大,在游泳中就会耗费较多能量;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保持身体与水平面平行更是困难,其髋部很容易下沉,导致无法练习后续技术。一般学习者是通过长期练习学会微向前耸肩使脊背保持挺直,时间较长,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辅助练习仰泳的简易器材,其利用大“U”形的浮力护圈,可以辅助使用者轻松仰浮在水面上,很快能够学会仰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辅助练习仰泳的简易器材,包括浮力护圈、水下扶杆和水上扶杆,其中,水下扶杆为L形,浮力护圈为大U形,浮力护圈设置在水下扶杆一端,水上扶杆铰链在水下扶杆另一端;浮力护圈与水下扶杆连接处底部设置有扶杆卡槽,扶杆卡槽上有连接螺母将浮力护圈固定在水下扶杆上。
进一步地,水上扶杆采用轻质韧性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浮力护圈宽10~20厘米。
这种辅助练习仰泳的简易器材,主要是由大“U”形浮力护圈,扶杆卡槽,“L”形的水下扶杆,有韧性的水上扶杆,以及连接螺母等组成。要保持平稳的身体姿势尽量使身体与水平面平行,髋部是否下沉是关键,这种辅助练习仰泳的简易器材中,大“U”形的浮力护圈非常重要,其宽10~20厘米,这一宽度刚好起到一定的托浮作用,而且大“U”形不会影响身体向两侧的转动,使游泳者可以处于侧位,为“积极的”流线型提供必要方式。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让使用者可于安全的范围内游动不同的距离,也可使初级的使用者安全漂浮于游泳池水面,“L”形的水下扶杆,有韧性的水上扶杆,有助于实现。游泳学习者于泳池内滑水前进时,“L”形的水下扶杆支撑浮力护圈使游泳学习者可保持浮在约为水面的位置处而不会下沉,并能维持于朝一定方向前进, 游泳学习者可避免呛水与下沉等情况发生,进而增进其游泳技巧;有韧性的水上扶杆可以在岸上配合“L”形的水下扶杆控制大“U”形的浮力护圈,使得游泳者保持持续浮在水面范围,并利用拉引的拉引动作可以使游泳者做定点位置的划动,以确保其在安全的状态下达到学习仰泳的目的。这些装置由连接螺母及扶杆卡槽组合而成,可以任意拆装,可在水下辅助亦可水上辅助,有韧性的水上扶杆可拆下,在危险时刻单独起到救生杆的作用。总而言之,该辅助练习仰泳的简易器材,利用大“U”形的浮力护圈,可以辅助使用者轻松仰浮在水面上,很快能够学会仰泳。简易轻便,利用价值大。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浮力护圈;2、扶杆卡槽;3、水下扶杆;4、水上扶杆;5、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该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辅助练习仰泳的简易器材,包括浮力护圈1、水下扶杆3和水上扶杆4,其中,水下扶杆3为L形,浮力护圈1为大U形,浮力护圈1设置在水下扶杆3一端,水上扶杆4铰链在水下扶杆3另一端;浮力护圈1与水下扶杆3连接处底部设置有扶杆卡槽2,扶杆卡槽2上有连接螺母5将浮力护圈1固定在水下扶杆3上。
进一步地,水上扶杆4采用轻质韧性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浮力护圈1宽15厘米。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游泳学习者于泳池内滑水前进时,“L”形的水下扶杆3支撑浮力护圈使游泳学习者可保持浮在约为水面的位置处而不会下沉,并能维持于朝一定方向前进,游泳学习者可避免呛水与下沉等情况发生,进而增进其游泳技巧;有韧性的水上扶杆4可以在岸上配合“L”形的水下扶杆3控制大“U”形的浮力护圈1,使得游泳者保持持续浮在水面范围,并利用拉引的拉引动作可以使游泳者做定点位置的划动,以确保其在安全的状态下达到学习仰泳的目的。这些装置由连接螺母5及扶杆卡槽2组合而成,可以任意拆装,可在水下辅助亦可水上辅助,有韧性的水上扶杆4可拆下,在危险时刻单独起到救生杆的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5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