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燃料内燃机凸轮轴和曲轴传感器信号整形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5770.0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丁经国;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炬天然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2 | 分类号: | F02D4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内燃机 凸轮轴 曲轴 传感器 信号 整形 处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器,特别是一种双燃料内燃机凸轮轴和曲轴传感器信号整形处理器。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凸轮轴和曲轴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用于发动机总成对发动机缸号和缸序的判别,并由此确定精确的喷油时刻。如果对凸轮轴信号和曲轴信号检测或判断不良会直接导致发动机的工况不良,废气排放不达标甚至发动机损坏等严重后果。
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传统的凸轮轴和曲轴信号传感器的检测电路为复杂的由众多分立电子元件器组成的检测电路,这种电路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差,出故障后检修困难等问题突出。因此研发出简化而稳定可靠性能优越的凸轮轴和曲轴传感器信号检测整形与处理电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双燃料内燃机凸轮轴和曲轴传感器信号整形处理器,可有效解决信号抗干扰能力差,影响准确性,对汽车的行驶安全带来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及其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是由双路信号整形器U1、电阻R1、R2、R5和电容C1构成,双路信号整形器U1(NCV1124型)的1脚(IN Adj)经电阻R3(10kΩ)接地(GND),经电阻R1接电源5V(+),2脚、3脚分别接壳体上的凸轮信号传感器插口、曲轴信号传感器插口,凸轮信号传感器插口与凸轮信号传感器相连,曲轴信号传感器插口同曲轴信号传感器相连,4脚(GND)、5脚(DIAG)接地(GND),8脚(VCC)接电源5V(+)和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GND),7脚经电阻R2(1kΩ)接壳体上的凸轮信号输入端口,6脚经电阻R5(1kΩ)接壳体上的曲轴信号输入端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安装使用方便,效果好,提高抗干扰能力,有效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及其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是由双路信号整形器U1、电阻R1、R2、R5和电容C1构成,双路信号整形器U1(NCV1124型)的1脚(IN Adj)经电阻R3(10kΩ)接地(GND),经电阻R1接电源5V(+),2脚、3脚分别接壳体上的凸轮信号传感器插口、曲轴信号传感器插口,凸轮信号传感器插口与凸轮信号传感器相连,曲轴信号传感器插口同曲轴信号传感器相连,4脚(GND)、5脚(DIAG)接地(GND),8脚(VCC)接电源5V(+)和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GND),7脚经电阻R2(1kΩ)接壳体上的凸轮信号输入端口,6脚经电阻R5(1kΩ)接壳体上的曲轴信号输入端口。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双路信号整形器U1的2脚经电阻R4(10 kΩ)与凸轮信号传感器插口相连,电阻R4与双路信号整形器U1的2脚之间装有接地的电容C3,双路信号整形器U1的4脚经电阻R6(10 kΩ)与曲轴信号传感器插口相连,电阻R6与双路信号整形器U1的4脚之间装有接地的电容C2,电容C2、C3、电阻R4、R6构成信号滤波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是,经凸轮信号输入端口、曲轴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汽车控制器相连,凸轮信号传感器、曲轴信号传感器分别经凸轮信号传感器插口、曲轴信号传感器插口置于凸轮轴、曲轴处,当收到曲轴和凸轮轴由传感器获得工作情况信号后,经本实用新型对曲轴、凸轮轴进行不同程度的信号滤波处理,使处理后的波形较原波形相位提前或滞后,处理后将正弦波变为方波(矩形波),非常有效的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这就保证了测试信号的准确,消除了汽车因传感器信号受干扰而产生不准确所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发动机凸轮轴、曲轴传感器信号整形处理设备的创新,使用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炬天然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炬天然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5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