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脉动挤奶机的电子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4869.9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5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保岭 |
主分类号: | A01J5/007 | 分类号: | A01J5/007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建华专利事务所 23119 | 代理人: | 赵建华 |
地址: | 163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动 挤奶 电子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挤奶设备,具体是用于电脉动挤奶机的电子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脉动挤奶机因其脉动频率稳定、挤奶速度快、产奶量高而占有市场优势,而电子控制器是电脉动挤奶机设备上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但就市场现用的电脉动器挤奶机,其脉动器的控制电路复杂,且无负载短路保护,当脉动器发生短路故障时,不能自动断电而导致控制器损坏,既影响正常挤奶,又增加成本。
中国专利号为200920101007.7,名称为“电脉动挤奶机的电子控制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中设计的负载短路保护电路对控制器的电路元器件实施了保护,当电脉动器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源电路自动断电,短路故障解除后,电源电路自动恢复接通,克服因意外负载短路造成元器件损坏的问题。该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控制器的占空比仍有不对称的现象,导致挤奶机的挤奶动作不协调,奶牛泌乳不顺畅,甚至提前停止泌乳,而且电路调试困难,影响挤奶机的工作效率。
中国专利号为201220493879.4名称为“电脉动挤奶机的电子控制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在上述设计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原控制器占空比不对称的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控制器中个别原件损坏时,出现12V工作电源短路的现象,导致三端稳压电源L7812和分压电阻R1的温度持续升高,最终将整机电路板烧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三端稳压电源L7812和分压电阻R1进行保护,避免挤奶机投入使用时,发生上述问题给挤奶用户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脉动挤奶机的电子控制器,该控制器针对上述问题在不改变原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增设工作电源保护电路,对控制器中的三端稳压电源L7812和分压电阻R1实施保护,解决因三端稳压电源L7812和分压电阻R1温度过高导致整机电路板烧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电脉动挤奶机的电子控制器包括电源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和负载短路保护电路;电源电路包括桥式整流块,滤波电容C1、C2,分压电阻R1和L7812三端稳压电源;电子开关电路中的方波发生器由集成电路IC1的第一、第二非门、电阻R3、电阻R4、电容C3、电容C4组成,产生占空比为50:50的方波,集成电路IC1第一非门的输入端1脚连接电阻R3和电容C4的一端,输出端2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1第二非门的输入端3脚、电阻R4,第二非门的输出端4脚连接电阻R4和电容C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5脚,集成电路IC1的7脚接地,方波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做隔离级使用的集成电路IC1第三非门的输入端,在第三非门的输出端分成两路占空比为50:50的方波信号,一路由集成电路IC1第三非门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集成电路IC2第二与非门的输入端,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集成电路IC2第三与非门的输入端,由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输出占空比为70:30的方波信号,集成电路IC2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BG2的控制极,通过场效应管BG2去控制左脉动线圈J1的通电与释放;另一路由集成电路IC1第三非门的输出端连接做反相器用的第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四非门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集成电路IC2第一与非门的输入端,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集成电路IC2第四与非门的输入端,由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输出占空比为70:30的方波信号,集成电路IC2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BG3的控制极,通过场效应管BG3去控制右脉动线圈J2的通电与释放,场效应管BG2、BG3的源极通过电阻R11接地;负载短路保护电路包括场效应管BG1、电阻R2、可控硅CRT、电阻R11,可控硅CRT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11,同时连通场效应管BG2、BG3的源极,可控硅CRT的阴极接地,阳极连接场效应管BG1的控制极,电阻R2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1的控制极和可控硅CRT的阳极,另一端连接+24V电源;该控制器中还包括12V工作电源保护电路,12V工作电源保护电路由集成电路IC1的第五、第六两个非门和场效应管BG1组成,IC1的第五非门输入端的11脚连接12V电源的正极,IC1第五非门输出端的10脚连接IC1第六非门输入端的13脚,IC1第六非门输出端的12脚连接场效应管BG1控制极的1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保岭,未经李保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4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