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真空助力钢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3926.1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1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伟;张应兵;欧阳彩云;王英杰;邹凯;朱浩杰;刘俊;穆芳影;陈永祥;张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吉海莲;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真空 助力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真空助力钢管。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发动机线束及线束连接插头越来越多,需要固定的线束连接插头和线束也越来越多。
现有技术方案中线束连接插头及线束没有固定,或固定的支架安装在缸盖螺纹孔上,或者固定的支架与其他部件共用螺纹孔。
现有技术结构缺点是:没有集成支架固定线束连接插头和线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利用现有零部件,集成支架,固定线束连接插头和线束,以及提升模块集成度,解决布置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集成真空助力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真空助力钢管,包括真空助力钢管、支架Ⅰ和支架Ⅱ,所述支架Ⅰ和支架Ⅱ固定在真空助力钢管上;其中:
所述支架Ⅰ包括与钢管连接的连接臂Ⅰ,该连接臂Ⅰ一端向外延伸形成钢管固定臂Ⅰ,该连接臂Ⅰ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线束固定臂;
所述支架Ⅱ包括与钢管连接的连接臂Ⅱ,该连接臂Ⅱ一端向外延伸形成钢管固定臂Ⅱ。
优选的,所述支架Ⅰ固定设置在钢管的中部,所述支架Ⅱ固定设置在钢管靠近端部的部位。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Ⅰ呈U形板状,其与钢管的连接的方式为卡接或焊接。
优选的,所述钢管固定臂Ⅰ和钢管固定臂Ⅱ上分别设有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线束固定臂上设有线束连接插头槽和/或线束插孔。
优选的,所述线束连接插头槽为设置于线束固定臂端部的U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零部件,集成支架,同时固定线束连接插头和线束,并减少了总的支架数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约、方便使用、美观大方,提升了产品的外部形象。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集成真空助力钢管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支架Ⅰ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真空助力钢管1、支架Ⅰ2、连接臂Ⅰ20、钢管固定臂Ⅰ21、线束固定臂22、线束连接插头槽225、线束插孔226、螺栓孔217、支架Ⅱ3、连接臂Ⅱ30、钢管固定臂Ⅱ31、螺栓孔3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本领域公知常识。
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真空助力钢管,包括真空助力钢管1、支架Ⅰ2和支架Ⅱ3,所述支架Ⅰ2和支架Ⅱ3固定在真空助力钢管1上;所述真空助力钢管1的作用是连接真空源与真空罐,将真空罐的空气抽到真空源处。为了更好地固定钢管,所述支架Ⅰ2固定设置在钢管1的中部,所述支架Ⅱ3固定设置在钢管1靠近端部的部位。
其中,如图1、2所示,所述支架Ⅰ2包括与钢管1连接的连接臂Ⅰ20,该连接臂Ⅰ20一端向外延伸形成钢管固定臂Ⅰ21,该连接臂Ⅰ20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线束固定臂22;所述线束固定臂22上设有线束连接插头槽225和/或线束插孔226,其中为了更好地固定线束连接插头,所述线束连接插头槽225优选的为设置于线束固定臂22端部的U形槽;所述连接臂Ⅰ20呈U形板状,其与钢管1的连接的方式为卡接或焊接;所述钢管固定臂Ⅰ21上设有螺栓孔217。
其中,又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Ⅱ3包括与钢管连接的连接臂Ⅱ30,该连接臂Ⅱ30一端向外延伸形成钢管固定臂Ⅱ31;所述连接臂Ⅱ的端部略带弧度,与钢管1的连接的方式为螺接或焊接;所述钢管固定臂Ⅱ31上设有螺栓孔317。
使用时,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臂Ⅰ20和连接臂Ⅱ30将支架Ⅰ2和支架Ⅱ3固定连接在所述真空助力钢管1上,进而该集成真空助力钢管由钢管固定臂Ⅰ21和钢管固定臂Ⅱ31上分别设有的螺栓孔217、317固定,最后利用线束固定臂22上设有的线束连接插头槽225和线束插孔226固定线束连接插头和线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3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