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式脚踏车打气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3878.6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8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竹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脚踏车 气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式脚踏车打气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脚踏车打气泵多为手拉或脚踏气泵。有部分电动打气泵也只能配上DC12V车用电源或家用变压器使用,无法在户外直接充气,操作不方便。所以一般当自行车没气时,只能找到附近的修理店或者回家后才能充气,使得自行车在没气的状态下疲劳工作,不但消耗骑车人的精力,同时也降低了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鉴于此,使用方便的蓄电池脚踏车打气泵成为首选。现有的蓄电池打气泵结构多样,但其中的共同特点是:打气泵通常均装有4颗5颗或更多的蓄电池,为此必须为打气泵设计配备专用的充电器或者车用充电器才能对打气泵进行正常充电使用,非常浪费资源,并且一但充电器丢失打气泵则会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用USB连接线进行充电的蓄电池式脚踏车打气泵,结合打气泵与蓄电池于一体,可利用USB连接线直接与有USB接口的充电器、电脑和移动电源等USB电源相连接进行充电,无需为打气泵配置专门充电器,实现充电通用化。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电池式脚踏车打气泵,包括由左壳和右壳组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内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马达、马达齿轮、气缸齿轮和气缸,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接马达齿轮,马达齿轮与气缸齿轮相啮合,气缸齿轮连接气缸;在所述外壳侧面上端还安装有一接嘴,气缸通过铜头连接接嘴;工作时,所述马达的输出轴通过马达齿轮与气缸齿轮连接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气缸做往复运动,气缸产生的气体通过接嘴接通到车胎的充气嘴;
在所述外壳内部和底端面上还分别设有一蓄电池和一充电座,所述蓄电池的一端连接所述马达,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充电座上;还外设有一USB连接线;充电时,所述蓄电池通过USB连接线与外接的USB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由3颗1.2V蓄电池或1颗3.7V锂电池组成。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有一控制马达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铜头与接嘴通过软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马达由蓄电池提供动力,由安装在马达上的齿轮带动气缸上的齿轮进行转动,同时气缸齿轮带动连杆上的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实现充气作业。而USB连接线一端接外部电源,另一端则连接气泵充电座,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打气泵可以直接由电池或者蓄电池供电,开启马达,控制气缸往复运动,形成气流给车胎充气。蓄电池不放电时,可以采用充电座自行充电,拔除充电座后可直接使用,产品小巧,与一般打气泵一样可以直接架在脚踏车上,携带方便,可达到室内、户外、车内多用途,可满足随时随地使用,和手动打气筒一样不受地域的限制。
2、本实用新型设有蓄电池和可外接USB连接线的充电座,可利用USB连接线直接与有USB接口的充电器、电脑和移动电源等USB电源相连接进行充电,无需为充气泵配置专门充电器,实现充电通用化,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促进了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式脚踏车打气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式脚踏车打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壳,2、马达齿轮,3、气缸齿轮,4、气缸,5、蓄电池,6、马达,7、USB连接线,8、充电座,9、开关,10、铜头,11、接嘴,12、右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蓄电池式脚踏车打气泵,包括由左壳1和右壳12组成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马达6、马达齿轮2、气缸齿轮3和气缸4,所述马达6的输出轴连接马达齿轮2,马达齿轮2与气缸齿轮3相啮合,气缸齿轮3连接气缸4;在所述外壳侧面上端还安装有一接嘴11,气缸4通过铜头10连接接嘴11;工作时,所述马达6的输出轴通过马达齿轮2与气缸齿轮3连接气缸4的活塞杆,带动气缸4做往复运动,气缸4产生的气体通过接嘴11接通到车胎的充气嘴。所述铜头10与接嘴11通过软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竹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竹塑胶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3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