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激光焊接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3387.1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9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金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特金属成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70 | 分类号: | B23K26/7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单大义 |
地址: | 201399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激光 焊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承焊接件或切割件的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激光焊接的夹具。
[背景技术]
激光加工是激光系统最常用的应用。根据激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理,大体可将激光加工分为激光热加工和光化学反应加工两类。激光热加工是指利用激光束投射到材料表面产生的热效应来完成加工过程,包括激光焊接、激光切割、表面改性、激光打标、激光钻孔和微加工等;光化学反应加工是指激光束照射到物体,借助高密度高能光子引发或控制光化学反应的加工过程。包括光化学沉积、立体光刻、激光刻蚀等。随着技工加工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及深入,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效率高、精度高以及性能高,而随之配套的工装夹具也是为达到生产要求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和条件。
现有技术中在夹具设计时,较多运用的技术方案为:将夹具一般固定在工作台上,零件通过夹具上的固定和夹紧装置把零件固定在夹具上再进行焊接生产。一般每台激光焊机最多对应两套夹具,如果两套夹具产能不够时,增加两套以上时夹具使就要用到更多的焊机和工作台,通常此方法不太容易实现自动化,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夹具与激光器械配套使用时无法实现高效生产等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全可靠、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且重量体积小的激光焊接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用于激光焊接的夹具,包括侧板、盖板、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外具有夹具框架7,所述的夹具框架7包括前顶板4、后顶板5及U形零件13,所述的夹具还包括侧板,所述的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所述的第一侧板上连接有盖板6,所述的第二侧板上设有侧向压紧装置8,所述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还分别通过定位钉连接有定位夹板,所述的定位夹板上还设有用于定位U形零件的定位钉;所述的夹具框架内还设有定位轴9,所述的定位轴活动连接有一轴向压紧装置11并通过前顶板和后顶板固定在夹具框架内;所述的前顶板和后顶板上分别设有一定位孔,所述的前顶板和后顶板上还分别连接有前法兰和后法兰。
所述的前顶板和后顶板上还分别设有一把手10。
所述的夹具框架还包括一顶边零件3和底边零件9,所述的顶边零件、底边零件、U形零件、前法兰及后法兰之间通过定位钉和压紧装置互相定位锁紧。
所述的侧向压紧装置8数量为4个。
所述的定位夹板上的定位钉数量为5个。
所述的夹具上具有二维码标示。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品可运用于大批量、多夹具、自动化的生产。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可将零件通过夹具装夹来保证各自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焊接后可以容易的保证图纸的各个要求。同时由于结构比较紧凑,体积和重量比较小,重量只有不到20KG,很容易实现人工或机器人搬运。而经过实验结果显示,在基于Krupp MCA平台上面运用此方法,如果不用本实用新型的夹具结构,需要六台激光焊机辅助于六个焊接平台和12套夹具,组成六个焊接单元才可能实现同样的产量需求。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后,实现一台激光焊接机加一个焊接平台,辅助于6个装夹平台和11套夹具,即可实现极限节拍,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具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轴和轴向压紧装置部分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1.第一侧板 2.第二侧板 3.顶边零件 4.前顶板 5.后顶板 6.盖板 7.夹具框架 8.侧向压紧装置 9.定位轴 10.把手 11.轴向压紧装置 12.前法兰 13.U形零件 14.底边零件 15.后法兰 16.夹板;
指定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特金属成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安特金属成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33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胶囊式生物材料运输仓
- 下一篇:一种实验室用小型卧式激光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