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撬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2591.1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9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宋西正;王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西正;王文军 |
主分类号: | A61B17/60 | 分类号: | A61B1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微创撬拨 整复 固定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撬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传统的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和纵形棒结合对骨折处进行矫形内固定。这种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创伤大、出血多、易感染,一年后又要住院进行第二次内固定取出术,适应于体质好的患者(20~60岁)。
2.脊柱外固定矫形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是创伤小、出血少、不易感染,三个月后待骨折愈合后,不需再次住院,直接在门诊将外固定矫形器拆除即可回家,适应的范围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要大(5~60岁)。不足之处是三个月外固定矫形期间护理麻烦,尤其是南方的患者,因天气的炎热不能洗澡(多节段脊柱整复外固定器CN200620052179.6,胸腰段脊柱外固定器CN200520051825.2)。
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各有优势,治疗的范围也有所不同。但是对于高龄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体质差、并发症多的患者(60~100岁),用上述的方法均不适应。
高龄患者(60~100岁)在胸腰椎骨折后,一般采用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方法。多数的高龄患者在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中,由于出现多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撬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撬拔装置,它包括连接件1、推挤片2、固定螺钉3、撬拔螺钉4,连接件1一侧有主螺杆孔11,另一侧为上端开口的空心盒体,空心盒体的底部有一个撬拨经皮椎弓根螺钉孔13,侧边有长方形孔14,推挤片2通过固定螺钉3活动安装在连接件1的空心盒体内,且固定螺钉3可以带动推挤片2在长方形孔14内移动,撬拔螺钉4通过螺纹安装在连接件1上,其末端与推挤片2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空心盒体的上端开口的形状为椭圆形12。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撬拔螺钉4通过螺纹安装在连接件1上,其末端与推挤片2的直角边的上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安装在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由于在体外手术,即可使胸腰骨折撬拨撑开复位,无需切开皮肤软组织,在解除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后,患者1~3天即可下床,在短时间内恢复受伤前的运动状态,特别适合60~100岁的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60~100岁的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多伴随有骨质疏松、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传统开放手术风险大)。
2、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可将胸腰椎体产生撬拨张开,恢复脊椎前柱的高度。
3、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可对胸腰椎体产生纵向撑开恢复椎体整体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撬拔装置,它包括连接件1、推挤片2、固定螺钉3、撬拔螺钉4,连接件1一侧有主螺杆孔11,另一侧为上端开口的空心盒体,空心盒体的上端开口的形状为椭圆形12,空心盒体的底部有一个撬拨经皮椎弓根螺钉孔13,侧边有长方形孔14,推挤片2通过固定螺钉3活动安装在连接件1的空心盒体内,且固定螺钉3可以带动推挤片2在长方形孔14内移动,撬拔螺钉4通过螺纹安装在连接件1上,其末端与推挤片2的直角边的上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西正;王文军,未经宋西正;王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2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