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湿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2499.5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6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卢少权;李海波;张培德;王彤;黄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6/12 | 分类号: | F24F6/12;F24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湿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家用加湿仪器。
背景技术
加湿仪器目前在很多家庭中使用,由于多使用水进行加湿,且一般家用产品结构较小,液体很容易使得电气元件受损,造成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电气元件的防水性能,通过增加防水外壳或者密封件等方式来解决,从而增加了零部件,也增加了成本。
经观察发现由于水箱多为硬质塑料材质,使用时间长后易产生裂纹,且用户在装水或换水等过程中,可以由于水箱较重,不慎将水箱跌落或磕碰使得水箱产生裂纹,而用户不易察觉到这些细小的裂痕,并继续使加湿仪器工作,然而,由于水箱产生裂痕,水会直接落入外壳内部,导致外壳内部水位升高,水从风机出风口流入,使水进入送风组件内部,风机高速运转,继而把水飞溅到电气元件上面,造成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由于水箱裂纹的问题不易察觉,相关技术人员也不会关注,故也未曾发现电气事故的造成原因是水箱裂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仪器,防止水箱漏水后影响加湿器正常工作;
进一步目的能够降低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仪器,包括水箱组件、外壳组件,水箱组件置于上述外壳组件内,上述外壳组件包括送风组件以及雾化组件,送风组件具有风机出风口;外壳组件还包括贯穿外壳组件的内部和外部设置的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的进水口高于上述雾化组件的最高平面,并且低于上述风机出风口。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与外部排水系统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加湿仪器还包括废水回收装置,上述排水装置与废水回收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第一排水装置一端与外壳组件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排水装置连通,第二排水装置一端与第一排水装置连通,另一端与上述外壳组件的外部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排水装置沿液体流动方向成渐缩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排水装置沿液体流动方向成渐扩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的截面积为圆形或正方形。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的截面积为120平方毫米至150平方毫米。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的进水口所在平面与上述风机出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至30mm。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包括端面与水箱组件底面抵接的第一侧壁,还包括端面与水箱组件底面留有一定间隙的第二侧壁。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湿仪器,由于排水装置可以及时将落入水箱中的水排出,故不会影响到加湿器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地,还能够降低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仪器的剖视图
图中各标记代表:1——出气盖组件、2——水箱组件、3——外壳组件、4——雾化组件、5——送风组件、51——风机出风口、6——排水装置、61——第一排水装置、62——第二排水装置、63——第一侧壁、64——第二侧壁、7——废水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湿仪器,包括水箱组件2、外壳组件3,水箱组件2放置于外壳组件3的内部,此外,外壳组件3包括送风组件5以及雾化组件4,送风组件5具有风机出风口51,通过风机出风口51把雾气从出气盖组件1喷出,现实加湿功能,所述外壳组件3还包括贯穿外壳组件3的内部和外部设置的排水装置6,所述排水装置6的进水口高于雾化组件4的最高平面,并且低于所述风机出风口51,其中,当外壳组件3内部的水位高于排水装置6的进水口时,水从该排水装置6的进水口进入并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2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