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裂解气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1046.0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3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征;刘维国;王永强;李立春;房炳昌;邹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1/04 | 分类号: | C07C11/04;C07C7/11;C07C7/04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气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裂解气预分离装置,属于乙烯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洗涤塔出来的塔釜液中的轻组分汽提出来的汽提塔。
背景技术
裂解气进入洗涤塔,裂解气中的苯、甲苯及二甲苯等重烃组分通过与15℃的烃类逆向接触被洗涤下来,裂解气与15℃的烃类接触降温后送入分离系统,洗涤塔内的塔釜液送入凝液汽提塔,凝液汽提塔将塔釜液中的轻组分汽提出来返回压缩机入口,经过压缩、洗涤后循环回收,这就造成了压缩机的负荷增大,造成能量的损耗,降低了乙烯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压缩机负荷、节能、提高产量的裂解气预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裂解气预分离装置,包括压缩机、洗涤塔、气液分离器和凝液汽提塔,压缩机出口连通洗涤塔的入口,洗涤塔顶部的气相物料出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洗涤塔下部的液相物料出口连通凝液汽提塔入口,洗涤塔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裂解气冷凝装置,凝液汽提塔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液汽提塔顶部的气相物料出口连通脱甲烷塔,气液分离器中部设有返回洗涤塔上端部的冷凝液返回管路。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蒸汽管路,凝液汽提塔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底部入口,换热器顶部出口通过管路连通凝液汽提塔,蒸汽管路连通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入口。
所述蒸汽管路上设有控制阀,控制阀连接监测凝液汽提塔内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蒸汽管路上的控制阀还连接监测蒸汽管路内蒸汽流量的蒸汽流量传感器。
所述裂解气冷凝装置包括并联的第一裂解气冷凝管路和第二裂解气冷凝管路,第一裂解气冷凝管路上串联设有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二裂解气冷凝管路上设有第三冷凝器,第三冷凝器的制冷介质管路上设有带控制阀的第一短接管路,控制阀连接监测气液分离器裂解气入口管路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制冷介质管路上设有带控制阀的第二短接管路,控制阀连接监测气液分离器裂解气入口管路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冷凝液返回管路上设有控制阀和泵,控制阀连接监测气液分离器内液位的分离器液位传感器和返回管路流量传感器。
所述凝液汽提塔上部设有凝液水管路,凝液水管路上设有控制阀,控制阀连接监测凝液汽提塔内压力的汽提塔压力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裂解气预分离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凝液汽提塔顶部的气相物料出口连通脱甲烷塔,不再使气相物料返回压缩机,从而减小了压缩机的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可以增加产能。
2、气液分离器中部设有返回洗涤塔上端部的冷凝液返回管路,利用气液分离器内温度较低的烃类等液相物料将洗涤塔内40℃的裂解气降低到15℃,节省了后续冷凝器冷却裂解气所需要的冷量,达到合理利用能源的目的。
3、利用蒸汽对凝液汽提塔底部的物料进行加热,能够充分回收物料中的轻组分,提高生产效益。
4、通过两条并联的第一裂解气冷凝管路和第二裂解气冷凝管路,分别控制冷凝器制冷剂的流量,可以对裂解气的温度进行快速、准确的调节,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裂解气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洗涤塔与气液分离器之间冷凝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缩机 2、洗涤塔 3、气液分离器 4、凝液汽提塔 5、凝液水管路 501、汽提塔压力传感器 6、脱甲烷塔 7、蒸汽管路 701、第一温度传感器 702、蒸汽流量传感器 8、换热器 9、冷凝液返回管路 901、分离器液位传感器 902、泵 903、返回管路流量传感器 10、第二裂解气冷凝管路 1001、第三冷凝器 11、第一裂解气冷凝管路 1101、第一冷凝器 1102、第二冷凝器 12、制冷介质管路 1201、第一短接管路 1202、第二温度传感器 1203、第二短接管路 1204、第三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裂解气预分离装置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1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