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臂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9269.3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7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应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远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B25J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张费微 |
地址: | 32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臂 机械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尤其涉及一种双臂机械手。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加工厂,每年生产大量的工业产品,但同发达的国家相比,生产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在自动化方面。机械手能代替人工从事繁重、单调的工作,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工人提供安全保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机械手一般是单臂式移动,取料、上料、卸料、放料都是单步进行的,要想同步操作就需要设置两台机械手,不仅价格高昂,且会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同步进行作业、价格高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双臂机械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臂机械手,包括底座、立柱、气缸、气缸座、直线滑台、移动梁、驱动电机、直线轴承,还包括机械臂A、机械臂B、吸盘A、吸盘B,所述的立柱设置于底座的两端,所述的气缸设置于底座中部,所述的直线滑台背面通过直线轴承与立柱相连接,所述的直线滑台背面通过气缸座与气缸相连接,所述的直线滑台上设置有滑块,所述的移动梁通过滑块在直线滑台正面做往复运动,所述的驱动电机设置于直线滑台一侧并与所述的移动梁相连接,所述的机械臂A、机械臂B分别设置于移动梁的两端,所述的吸盘A、吸盘B分别与机械臂A、机械臂B相连接。
气缸能为直线滑台提供推动力,使直线滑台沿着立柱能上下移动,同时立柱作为限位件,能够防止直线滑台在移动过程中旋转而影响机械手精度,驱动电机能够为移动梁提供横向推动力,使移动梁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吸盘A、吸盘B能够吸取或放下物品,且不会刮伤物品表面,更加实用,机械臂A、机械臂B分别设置于移动梁的两端,在移动梁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机械臂A和机械臂B移动,同时完成取料、卸料、上料、放料工序,大大节约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且成本低,更易于推广。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臂机械手,所述直线滑台背面设置有油压缓冲器。油压缓冲器能够使直线滑台在上升或下降到边缘时平稳停止,减小停止时产生的冲击,延长直线滑台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臂机械手,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油压缓冲器相对应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用于调节直线滑台下移的距离,当油压缓冲器随着直线滑台下移至调节螺栓处时,直线滑台将会平稳停止。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臂机械手,还包括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板,所述的限位开关设置于直线滑台的两端与中部,所述的限位开关板设置于滑块上。限位开关板用于确定移动梁的零点,限位开关用于对移动梁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臂机械手,所述的立柱通过固定座与底座相连接。使立柱与底座之间连接更牢固。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双臂机械手,所述的底座两端的立柱顶部通过横梁相连接。增加立柱结构强度,使得立柱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臂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臂机械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臂机械手,包括底座1、立柱3、气缸6、气缸座15、直线滑台17、移动梁8、驱动电机11、直线轴承19,还包括机械臂A4、机械臂B9、吸盘A5、吸盘B10,所述的立柱3设置于底座1的两端,所述的气缸6设置于底座1中部,所述的直线滑台17背面通过直线轴承19与立柱3相连接,所述的直线滑台17背面通过气缸座15与气缸6相连接,所述的直线滑台17上设置有滑块18,所述的移动梁8通过滑块18在直线滑台17正面做往复运动,所述的驱动电机11设置于直线滑台17一侧并与所述的移动梁8相连接,所述的机械臂A4、机械臂B9分别设置于移动梁8的两端,所述的吸盘A5、吸盘B10分别与机械臂A4、机械臂B9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远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远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9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槽型轨埋入式隔振系统
- 下一篇:脉络宁酚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