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优化出音音质的保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8631.5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4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卓和塑胶绳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化 音质 保护 | ||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保护壳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优化出音音质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科技美容这一行业做为新型产业新生而出。时尚IT品牌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针对电子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品牌和功能的增加而呈多样化,将电子产品保护壳按质地分有皮革,硅胶,布料,硬塑,软塑料,绒制,绸制等品别,电子产品保护壳不仅作为装饰品让您的电子产品成为一道风景,更为保护您的电子产品,防摔,防水和防震。
电子产品保护壳发展到现在,已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商品。随着电子产品在年轻群落中的普及,几乎每一个追求时尚的年轻人都希望拥有一部独一无二的电子产品。给电子产品美容逐渐成了他们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为了迎合这种趋势,电子产品保护壳生产商又推出了许多做工更为精良,色彩图案更加别致的产品。这使得电子产品保护壳的类型更加多元化。
为使电子产品外音能够正常输出,通常是在电子产品保护壳上直接开设槽孔,利用槽孔使得电子产品外音输出口露出而实现声音的传出,该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声音的输出,然而其不能对出音进行优化,不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听觉享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优化出音音质的保护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子产品保护壳不能对出音进行优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优化出音音质的保护壳,包括有座体,该座体具有用于容纳电子产品的容置腔,该座体的后部内凹外凸形成有正对电子产品外音输出口的缓冲腔,缓冲腔的周缘与电子产品外音输出口的外围密封式贴合;座体的左侧部前端底侧设置有前后延伸出的出音缝隙;座体的底部内凹外凸形成有凹腔,该凹腔的内底面凸设两第一凸肋,两第一凸肋的顶面均与电子产品的底面密封式贴合,其中一第一凸肋连接于缓冲腔的一端和出音缝隙的一端之间,另一第一凸肋连接于缓冲腔的另一端和出音缝隙的另一端之间,两第一凸肋之间形成导音槽,该导音槽的宽度由缓冲腔向出音缝隙增大,每一第一凸肋与凹腔的边缘之间形成隔音槽;且,导音槽上靠近出音缝隙的一端间隔布设有多个呈弧形的第二凸肋,第一凸肋与其相邻的第二凸肋之间以及相邻的两第二凸肋之间形成分音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肋为间隔均等布设的三个。
优选的,各分音槽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靠近座体后部之第二凸肋的长度大于靠近座体前部之第二凸肋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座体的前部、后部、左侧部和右侧部均密封式包裹住电子产品的周侧缘。
优选的,所述座体的后部开设有供充电插头插入的插槽以及供耳机插头插入的插孔。
优选的,所述座体的左侧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子产品声音键的按压部以及供电子产品震动切换键露出的窗口。
优选的,所述座体的底部设置有供电子产品摄像头露出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座体为软性耐磨塑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座体内凹外凸形成有缓冲腔和凹腔,并配合设置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而形成有导音槽、隔音槽和分音槽,电子产品外音输出口输出的声音首先进入缓冲腔内,然后,声音进入导音槽内在导音槽内传播,接着,声音分开多部分分别进入对应的分音槽内,并且由于隔音槽的分隔,使得电子产品发出的声音绝大部分从出音缝隙均匀传出,达到优化音质的目的,可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听觉享受,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电子产品中。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反面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座体 11、后部
12、左侧部 13、底部
14、第一凸肋 15、第二凸肋
16、前部 17、右侧部
101、容置腔 102、缓冲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卓和塑胶绳带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卓和塑胶绳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8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