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盘托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47993.2 | 申请日: | 2013-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0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张银杏;张绿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盘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盘固定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硬盘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计算机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大量应用,计算机的数据容量越来越大,这样就需要较多的硬盘来进行存储数据。通常在机箱中安装硬盘时,每个硬盘都需要一个硬盘托架来固定安装,这样多个硬盘安装起来在空间有限的机箱中会占用较大空间,从而受到局限;而且工作中机箱中各类元器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会对硬盘造成振动损伤而影响硬盘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防振的硬盘托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硬盘托架,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硬盘托架、硬盘和服务器,其中硬盘放置在硬盘托架中,硬盘托架安装在服务器中,所述硬盘托架为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包括底部托板和两侧固定板,自所述底部托板的两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两侧固定板,所述底部托板和两侧固定板共同形成容纳硬盘的容置空间,自所述底部托板的两侧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有固定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防振橡胶螺丝垫圈,使用螺丝穿过橡胶螺丝垫圈能将该硬盘托架安装在服务器中。
进一步,所述两侧固定板上开有固定硬盘的固定孔,使用螺丝穿进所述固定孔并锁进硬盘能将硬盘固定在硬盘托架中。
进一步,所述两侧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便于手指抠持硬盘托架的操作孔。
进一步,所述两侧固定板的后端向内垂直延伸形成便于硬盘安装定位的挡板。
进一步,所述两侧固定板上还开有用于硬盘散热的散热孔和提升硬盘托架外观形象的工艺孔。
进一步,所述底部托板上设置有便于硬盘底部散热的散热区。
进一步,该硬盘支架能设置若干个硬盘安装位来同时安装若干个硬盘,所述两侧固定板上相应硬盘安装位处设置有固定硬盘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硬盘托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硬盘托架设有防振橡胶螺丝垫圈,能有效降低硬盘受到的振动损坏,提高了硬盘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且该硬盘托架可设置多个硬盘安装位,能同时紧凑安装多个硬盘,解决了原来安装多个硬盘占用较大机箱空间的问题;同时,该硬盘托架结构简单、外形精巧、拆装方便,提高了产品质量,进而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所述硬盘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矩形框架;2、底部托板;21、散热区;3、固定板;31、固定孔;32、散热孔;33、操作孔;34、工艺孔;4、安装板;41、安装孔;42、橡胶螺丝垫圈;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硬盘托架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硬盘托架,其结构如图1所示,为一矩形框架1,该矩形框架1包括底部托板2和两侧固定板3,自所述底部托板2的两侧向上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两侧固定板3,所述底部托板和两侧固定板共同形成容纳硬盘的容置空间,自所述底部托板2的两侧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安装板4,通过安装板可将该硬盘托架固定安装在服务器中;该硬盘托架的特点在于,在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安装孔41,而安装孔中设置有防振橡胶螺丝垫圈42,使用螺丝穿过橡胶螺丝垫圈能将硬盘托架牢固地固定在服务器中,同时由于橡胶螺丝垫圈的振动保护可有效的降低硬盘受到的振动损失。
进一步,该硬盘托架中,所述两侧固定板3上开有固定孔31,使用螺丝穿进固定孔并锁进硬盘可将硬盘固定在硬盘托架中;同时所述两侧固定板3上开有较大的利于硬盘散热的散热孔32;所述底部托板2上也设置了较大的散热区21,这样硬盘虽然嵌入硬盘托架中也不会妨碍其散热效果。此外,所述两侧固定板3的后端向内垂直延伸形成挡板5,在硬盘安装时该挡板挡在其后端利于硬盘安装定位;所述两侧固定板3的中部还设置了便于操作硬盘托架的操作孔33,通过手持操作孔可轻松地将硬盘托架放进服务器中的安装位置;同时,两侧固定板3上在固定孔旁还设有工艺孔34,使得该硬盘托架的外观更加美观时尚。并且,该硬盘支架可设置多个硬盘安装位来同时安装多个硬盘,只需加高两侧固定板,同时在两侧固定板上相应硬盘安装位处设置硬盘固定孔即可。
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79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煤层气井排采的防砂防气管式泵
- 下一篇:安全认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