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夯机用吨位可调夯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6525.3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孟宪功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夯机用 吨位 可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夯锤,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夯机用吨位可调的夯锤。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夯锤主要分有三种:铸造夯锤、灌装夯锤和片式组合夯锤。铸造夯锤和灌装夯锤是的锤体均是一个整体,然后在锤体上设置吊挂装置,便于施工时与挂钩配合,然而这两种夯锤在施工时不能根据不同能级调整夯锤的重量,往往需要一台车备好几个夯锤,不经济。片式组合夯锤是将多个单片体叠放,并用一根螺栓将所有单片体连接固定,即螺栓从夯锤底部直接穿到顶部,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可以调节夯锤的吨位重量,但调整范围很小,几乎不可调节。此外,现有技术中夯锤的吊挂装置,其吊挂部位较窄,没有导向面,人工挂钩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夯机用吨位可调夯锤,其通过将多个单片体在其叠装方向上以多个连接件的错位组合方式连接固定,使得夯锤的重量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吨位需求灵活调整组配,可避免传统施工中一台车需要备好几个夯锤的缺陷,经济实用;此外,增加的导向件使得吊挂时可以有精准的导向定位,节省吊挂时间,降低人力成本。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强夯机用吨位可调夯锤包括:多个单片体,以及用于将多个单片体叠装连接的多个连接件;其中,所述多个连接件将所述多个单片体在其叠装方向上通过错位组合方式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错位组合方式为:先用部分连接件将部分单片体连接成为一定吨位的多个子锤体,再通过其余连接件的错位组合将所述多个子锤体连接成为整体;或者先用部分连接件将部分单片体连接成为一定吨位的一个子锤体,再通过其余连接件在所述子锤体上部以错位组合方式将其余单片体逐层连接,形成整体。
优选地,所述单片体包括:单片本体;设置在单片本体上且绕其中心均布的多个沉头孔;设置在单片本体上的一个或多个通气孔;设置在单片本体边缘相对位置的至少两个吊耳;以及设置在单片本体边缘相对位置且与相邻单片本体的吊耳相配合的至少两个吊耳卡槽。
优选地,所述沉头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单片本体靠近中心位置的多个第一沉头孔和/或设置在所述单片本体靠近边缘位置的多个第二沉头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夯锤其还包括:安装在最顶层单片体上的吊挂装置。
其中,所述吊挂装置具有:吊挂部;以及设置在吊挂部上的导向件。
优选地,所述导向件为导向板。
其中,所述导向板包括:第一耳板;以及与第一耳板相对的第二耳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吊挂部内围的相对两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强夯机用吨位可调夯锤通过利用多个连接件将多个单片体在其叠装方向上通过错位组合方式连接固定,确保了夯锤的重量在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吨位需求灵活调整组配,避免了传统施工中一台车需要备好几个夯锤的缺陷,经济实用;
2)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先用将部分单片体连接成为一定吨位的多个子锤体,再将多个子锤体连接成为整体进行错位组合,也可以先将部分单片体连接成为一定吨位的一个子锤体,再将其余单片体逐层连接成为整体的方式进行错位组合,实施方式灵活多变,为施工带来极大便利;
3)本实用新型的吊耳可以方便组装时的吊挂,通气孔可以降低打夯时夯锤与地面的粘附,避免形成负压;
4)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选用螺栓,使得其可与沉头孔准确匹配,进而方便了安装工序,确保多层单片体之间紧密、牢固的链接;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吊挂装置上设置导向件,使得吊挂时可以有精准的导向定位,节省了吊挂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夯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单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夯锤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单片体;11-单片本体;12-沉头孔;13-通气孔;14-吊耳;15-吊耳卡槽;2-连接件;3-吊挂装置;31-吊挂部;32-导向件;32a-第一耳板;32b-第二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是对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的示意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65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