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新型家用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6285.7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清川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82;F24B1/1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540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新型 家用 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新型家用火炉。
背景技术
现有家用火炉多为整体铸造或采用铁板焊接制成,炉体内直接涂置耐火材料或装置耐火瓦,由于耐火层较厚,热能不易从炉身散出,大部分热能顺烟囱散发至室外,造成能源浪费,热能利用率极低。且该种整体构造的火炉部件损坏后不能更换修复,需重新更换新炉,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部件损坏后易于更换修复,且热能利用率高的新型家用火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装式新型家用火炉,包括上盖、上炉盘、炉身、耐火层、炉齿及下炉盘,所述上盖中部开设有炉口,上炉盘一侧开设有出烟口,所述炉齿设置于炉身下端,所述下炉盘包括承接面板,以及与承接面板底面相固定的储灰箱,所述耐火层由围绕炉身内壁设置的耐火金属网和涂置于耐火金属网两侧的耐火材料构成,该火炉还设置有一炉脚架,所述炉脚架包括支撑上圈、支撑下圈,竖向设置用于固定上、下支撑圈的多根支撑杆,自上而下向外斜向设置且上端与支撑下圈固定的多根支撑腿,所述上盖设置于炉脚架支撑上圈上,所述下炉盘设置于炉脚架各支撑腿所围空间中,上盖与炉脚架支撑上圈,下炉盘与炉脚架各支撑腿均通过可拆卸固定件固定,所述上炉盘放置于炉脚架支撑下圈上,下端自炉脚架支撑下圈中伸出,所述炉身装置在下炉盘的承接面板上,上端与上炉盘下端相套接。
作为优化,所述上炉盘中设置有一降锅架,所述降锅架由底圈和围绕底圈竖向均匀设置且下端与底圈固定的多根挂杆构成,并通过各挂杆顶端的弯钩与炉脚架支撑上圈相挂接。
作为优化,所述炉身内还设置有一活动炉齿,所述活动炉齿为一由顶圈、底圈,竖向设置用于固定顶圈和底圈的多根连接杆,以及设置在底圈面和连接杆周面的金属网构成的网框,活动炉齿的顶圈上还均匀设置有多根金属链条,各链条上均设置有上下两挂钩。
作为优化,所述炉身外还套置有一环状水箱,所述水箱上部设置有进水口,下部设置有出水口,沿其顶面外沿均匀设置有多个挂钩,并通过顶面外沿上设置的各挂钩与炉脚架支撑下圈相挂接。
作为优化,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水位观察口和蒸汽出口。
作为优化,所述炉齿由炉齿摇杆、以炉齿摇杆为轴对称设置有多根卡条的炉齿卡、固定在炉齿摇杆上的与炉齿卡卡条间隙相适应的多根齿条,以及设置在炉齿摇杆末端的摇把构成,炉齿卡外周与炉身内壁固定,炉齿摇杆前端与炉齿卡外圈活动连接,末端伸出炉身外。
作为优化,在所述炉脚架支撑上圈上均匀固定有多个向外伸展的连接片,所述上盖与支撑上圈的各连接片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炉脚架各支撑腿中部均固定有一向内伸展的连接片,所述下炉盘的承接面板与炉脚架各支撑腿的连接片通过螺栓固定。
作为优化,所述上盖开设的炉口上配置有炉盖和多道炉圈。
作为优化,所述下炉盘的储灰箱中设置有灰斗,灰斗外设手柄,储灰箱上开设有封火口,封火口上配置有封火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火炉由于设置有炉脚架,上盖与炉脚架的支撑上圈,下炉盘与炉脚架的各支撑腿均通过可拆卸固定件固定,上炉盘放置在炉脚架的支撑下圈上,炉身装置在下炉盘的承接面板上,上端与下炉盘下端相套接,各部件均可拆卸更换,部件损坏后易于修复,有利于使用寿命的延长。
2.本实用新型的耐火层由于是在金属网两侧涂置耐火材料构成,制作的耐火层厚度极薄,有利于热能向室内散出,提高热能利用率。
3.降锅架、活动炉齿的设置可使锅、壶等炊具的底部最大限度接近火面,提高炊事功能的效率。
4.炉身外环状水箱的设置不仅可实现向室内散发热能的目的,也可与其它供暖器材,如暖气片等接通,实现对其它场所的供暖,同时可利用其蒸汽出口释放蒸汽实现湿润室内空气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火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火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火炉实施例的炉脚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火炉实施例的炉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火炉实施例的活动炉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火炉实施例的耐火层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清川,未经张清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6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